近日,文人画家、诗人、乐山市美术馆顾问周一壶为大家带来题为“诗书此置子 禅画老头陀——论担当尚人逸格作风”的精彩讲座。

担当,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国变后,礼无住老人出家,遍参吴越诸名宿。出世弘法,住鸡足山石钟寺。曾学诗书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他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故画作飘逸有奇气。然而,这位明末以来诗书画三绝屈指可数的大家,四百年来却冷落边陬,罕为人知,实在令人感慨。周一壶老师怀着敬重与惋惜之情,从担当的身世、诗才、字格、画境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这位大德高僧的艺术成就。

担当是简笔山水的创始人,他的简笔山水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继承和发展了南宗的泼墨画派,个性极为突出。在墨色的运用上,担当堪称一绝。他的绝大部分作品皆用水墨表现,极少用色,却绝非简单的泼墨或晕染,而是笔法与墨法的精妙有机结合。每一笔都蕴含着笔法的变化,每一处墨色都展现出变幻的韵律,达到了国画技法的最高境界。
周一壶老师结合担当的代表作,深入剖析其书画作品的风格特点。他特别提到担当的草书,笔墨飞舞之间,“大有当其下笔风雨快”之势。“通篇飘洒、随适自如;往来映带,此起彼伏;意识连贯、似断还续;快然写取、至性流露;如珠走盤、临风玉树;老笔纷披、旷放萧疏。”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担当的艺术世界,为之惊叹不已。


从风格演变来看,担当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愈近晚年,其画作愈发老辣,不仅在笔墨上更加成熟老练,意境也愈发深远悠长。周一壶老师指出,这种风格的转变,既体现了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他人生阅历和心境的变化。周老表示,自己敬重担当几十年了,世人皆言担当是董其昌的得意门生,其实未必。担当得的是其心印。他的一首题为《临董玄宰先生帖》的诗很能证实此点:
太史堂高不可升,哪知万里有传灯。后来多少江南秀,指点滇南说老僧。
他和陈继儒的忘年高谊令董其昌不得不卖面子为他的诗集做序言,而陈继儒修书一封,担当便将前来的徐霞客照顾得妥妥帖帖,更是古人高谊的表现。
云南省外知道担当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现任昆明市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毅表示,担当在大理家喻户晓,谈鸡足山就绕不开他。在担当所处的时代,天下谈董字者也绕不开他。
一壶山人表示,谈及董字,必言滇南有个老和尚写得好。(文旅君据乐山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