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31 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揭牌仪式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内举行,宣告着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正式成立 。现场气氛热烈,福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司万雷亲临指导,学校执行校长黄建平教授、校长助理黄鸿鸿教授等校方领导与近 600 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产教融合的重要时刻。
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香港知名艺人王祖蓝的亮相。他以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客座教授的全新身份登场,瞬间成为全场焦点。作为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海西传媒集团联合创始人,王祖蓝在演艺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资源与人脉,此番跨界投身教育领域,为学院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王祖蓝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从 1999 年出演《阳光警察》踏入演艺圈,他的演艺生涯多元而精彩。在音乐剧舞台上,他凭借出色表演获香港舞台剧奖提名;在 TVB,主持《荃加福禄寿》凭借对众多明星和电视角色的惟妙惟肖模仿,让他收获大量粉丝,拿下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节目主持人奖;进军内地后,在《百变大咖秀》中,他更是将模仿才能发挥到极致,成功打开内地市场 ;后来参加《奔跑吧兄弟》,凭借机智幽默和独特的 “捡漏” 风格,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国民度。他还涉足音乐领域,发行个人唱片;成立工作室,拓展事业版图;甚至跨界执导音乐剧电影,可谓是在演艺界全方位发展。
二、从艺经验分享:以亲身经历诠释 “初心 + 创新” 双引擎
王祖蓝的演艺生涯宛如一部励志传奇,他毫不吝啬地在受聘仪式上分享了那些不为人知的奋斗过往 。初入香港演艺圈时,身高成为他难以忽视的短板,这让他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面临诸多限制,能争取到的角色也十分有限。但王祖蓝没有自怨自艾,他静下心来,深入剖析自己的优势,将模仿和即兴表演作为突破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艺水平。他回忆起早年在 TVB 的日子,为了模仿一位明星,常常反复观看对方的作品,从神态、语气到肢体动作,都力求做到极致。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让他逐渐在娱乐圈崭露头角。
他感慨地说:“在这个行业里,初心就像指南针,无论遇到多少诱惑和困难,只要坚守对艺术的热爱,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而创新则是推动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只有勇于尝试新事物,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种 “初心 + 创新” 的理念,贯穿了他的整个演艺生涯,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给传媒学子的 “避坑指南”:揭秘娱乐圈生存法则面对台下充满好奇与憧憬的传媒学子,王祖蓝也坦率地聊起了娱乐圈的种种现象 。针对学生们关注的 “行业潜规则”,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任何行业都有阴暗面,但只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就不会被这些负面因素所影响。他鼓励学生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上,“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在行业中立足。”
在当下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王祖蓝敏锐地指出,“流量焦虑” 是许多从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但不能为了追求流量而忽视了内容的质量。他以自己参与的《奔跑吧》《百变大咖秀》等节目为例,分享了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的幕后故事。他说,在《奔跑吧》中,每一个游戏环节、每一次团队协作,都需要嘉宾们全身心投入,并且具备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有一次在录制户外游戏时,突然遇到恶劣天气,但节目并没有因此中断,而是临时调整方案,嘉宾们迅速适应变化,最终完成了精彩的录制。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在娱乐圈中,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能力是多么重要。
王祖蓝还特别强调了 “全媒体素养” 的重要性。他认为,传媒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未来的从业者,学生们不仅要掌握传统的专业技能,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式的特点和规律,学会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在毕业后快速适应行业的变化,成为一名优秀的传媒人。
三、实战课程剧透:拒绝 “纸上谈兵”,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
王祖蓝此次开设的表演艺术相关课程,无疑是学生们最为期待的部分。这门课程打破了传统高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的 “三位一体” 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核心技能课上,王祖蓝将聚焦镜头前表演技巧,深入剖析角色塑造的方法论。他会融入即兴喜剧、情景模拟等实战训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表演的精髓。想象一下,在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是枯燥地背诵表演理论,而是亲身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模拟场景中,通过即兴发挥,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表演艺术,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行业前沿课则紧跟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潮流,解析当下热门的商业模式。从艺人经纪的运作机制,到内容制作的流程和技巧,再到 IP 运营的策略和方法,王祖蓝将一一为学生们揭晓其中的奥秘。他还会分享海西传媒参与《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爆款项目的操盘经验,让学生们了解这些热门综艺背后的故事和成功之道 。通过这些案例分析,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业动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实践实训课更是将课堂延伸到了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王祖蓝利用海西传媒旗下的丰富资源,为学生们提供剧组跟拍、综艺录制、艺人助理等一线实习岗位。学生们将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真实项目的策划与执行中,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合作,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这种实战机会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前就熟悉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
(二)弹性授课模式:明星教授的 “时间管理术”考虑到王祖蓝繁忙的工作档期,校方在授课模式上也进行了精心安排,采用 “线上 + 线下”“集中授课 + 碎片化分享” 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王祖蓝的时间和资源,确保学生们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学。
日常教学中,王祖蓝会通过工作坊、直播答疑等形式,与学生们进行线上互动,解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这种线上教学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能让学生们随时向王祖蓝请教问题,及时得到专业的指导。而每学期安排的 2 - 3 次线下大师课,则是学生们与王祖蓝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在大师课上,王祖蓝将结合自己参与的影视综项目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他会分享在项目中的拍摄趣事、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们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
据了解,首场课程预计于 2026 年初启动,内容或将围绕 “短视频时代的表演形态革新” 展开。在这个短视频风靡的时代,表演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王祖蓝将凭借自己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学生们解读短视频时代表演的新特点、新要求,引导学生们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表演方式 。这一课程主题,无疑紧跟时代潮流,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四、双向赋能:明星进校园如何激活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执行校长黄建平指出,邀请王祖蓝担任客座教授,是学校推进 “一生双院” 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一步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毕业后却发现这些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是所谓的 “产学研脱节” 问题。而海西传媒集团作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拥有丰富的头部项目资源和一线从业者资源。通过与海西传媒集团的合作,学校能够将这些资源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 。
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将根据海西传媒集团参与的实际项目,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海西传媒集团的项目中,与一线从业者共同工作,积累实践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学院构建起了 “课堂 — 实训 — 就业” 的全链条培养体系,目标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即积累 “可迁移的实战能力”,毕业时无缝对接文化传媒行业需求。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为文化传媒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
(二)行业影响:明星跨界教育能否成为产教融合新范式?王祖蓝的案例引发了对 “明星教授” 价值的行业讨论 。支持者认为,明星凭借其在行业内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人脉,这些资源能够为学生打开认知边界,让他们接触到行业内最前沿的信息和最优质的资源。而且,明星的市场敏感度极高,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
但也有声音关注教学的持续性与专业性。毕竟明星的工作十分繁忙,他们是否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且,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明星在这方面可能相对欠缺 。
对此,王祖蓝明确表示:“拒绝‘挂名教授’,会定期参与教学大纲制定,确保课程内容紧贴产业前沿,真正为文化产业输送‘能打硬仗’的人才。” 他的这一表态,无疑给关注此事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相信在王祖蓝的努力下,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也为明星跨界教育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参与到教育事业中,这种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是否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我们拭目以待。
五、学生反响:00 后学子如何看待 “明星老师”?
活动现场,王祖蓝的分享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他们纷纷用 “干货满满”“接地气” 来评价这场讲座 。对于这些充满朝气与梦想的 00 后学子来说,王祖蓝不仅是一位备受喜爱的明星,更是他们在传媒领域追逐梦想的引路人。
一位戏剧影视专业的学生兴奋地表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比起传统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我们更想知道如何在短视频时代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王老师的经验分享正好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痛点,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从这位学生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行业前沿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憧憬。
不少学生对王祖蓝即将开设的课程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这门课程能打破常规,为他们带来 “娱乐圈一线的真实生存状态” 。在他们看来,王祖蓝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的课程一定能让自己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甚至有学生提前规划好了 “课堂笔记 + 互动提问” 的学习方式,希望能充分抓住与明星教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他那里获取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建议 。这种 “追星式学习”,不仅仅是对明星的喜爱,更是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职业的向往。
(二)理性声音:期待 “实战派” 导师的长期赋能在一片期待声中,也有一些学生保持着理性的思考,他们更加关注课程的实际落地效果 。一位学生坦率地说:“王祖蓝老师的加入确实让我们很兴奋,但我们更希望这不是短期的噱头,而是能真正为我们提供持续的行业资源对接与职业指导,帮助我们在毕业后顺利进入文化传媒行业。” 这种理性的声音,反映出学生们对自身发展的长远考虑,他们希望从王祖蓝的课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对此,校方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承诺将建立 “明星导师 + 企业导师 + 校内导师” 的三重指导机制 。这一机制将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确保王祖蓝的行业经验能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明星导师王祖蓝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学生提供前沿的行业动态和实战技巧;企业导师则来自文化传媒行业的一线企业,他们能为学生带来真实的项目案例和实践经验;校内导师则负责在日常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建议 。通过这种三重指导机制,学生们将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当娱乐圈 “多面手” 遇上高校课堂
王祖蓝的高校任教之旅,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跨界突破,更折射出文化传媒教育向 “实战化、产业化” 转型的趋势。随着海西文化传媒产业学院的落地,这场 “明星教授 + 产教融合” 的创新试验能否为行业培养出兼具专业素养与市场嗅觉的复合型人才?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更多 “课堂干货” 与 “行业彩蛋” 的解锁。
声明:本文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