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多地开始征收农村治安保险费,这是一个什么信号

近日,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政法委一则关于农村治安保险征缴的通知,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农村治安保险并不是平山县首创,早在十年前

近日,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政法委一则关于农村治安保险征缴的通知,引发了网民的关注。

农村治安保险并不是平山县首创,早在十年前山东就开始试点收治安保险费。

01

治安保险能保什么

农村治安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主导下,商业保险参与的意外险,对于农民家庭财产损失有相关保障。

农村治安保险投保由地方综治部门牵头,以村为投保单位组织村民自愿参保,保险费用主要由参保人自行缴纳。

部分地区实行治安保险政府补贴,即由政府部分出资或者全额出资为农户投保。

根据安徽安庆市宿松县的相关文件,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一)火灾、爆炸。(二)龙卷风、暴风、暴雨、雪灾、冰雹、洪水。(三)盗窃抢劫。

其中还包括被保险人的人身意外保险,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费用大概在20至50元。

但这种保险的赔偿上限也较低,火灾室内装潢和电器的上限都是6000,洪水则只有3300元。

回想今年夏天的洪水灾害,这些赔偿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盗抢赔偿的上限更低,只有2000元。意外身故残疾统一为8000元每人。

农村房屋面积较大,在南方更是小楼居多,这点钱恐怕都不够重新装修的零头。

但是话说回来,农村居民保险意识较弱,这些钱作为预防能够兜底一些灾后的生活。

其实发生概率最高,用于最大的还是盗抢险,在几十年的农村,盗抢事件是较多的。

随着改革开放,大家都有钱赚了,治安越来越好,加上网银和移动支付的兴起,盗抢事件基本绝迹。

当下经济不断下行,小偷小摸又开始死灰复燃,买一份盗抢险其实很有必要。

治安保险本意是好的,可以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几十元的价格也还比较亲民,但执行中却出现了问题。

02

保险费为何变成保护费

本来的好事却在执行中走样,交上来的钱只有很少一部分给到了保险公司,绝大多数被村镇两级截留。

安徽某地村委会表示,收取的治安保险费用主要用于在村内提供安全保障。比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增加巡逻人员等措施。

这种做法一时间引来了许多质疑声,因为并不是所有村民都认可这种形式的保障措施。

村民表达了质疑,认为治安保险费用的收取缺少透明度,村民并不能明确知道这些钱具体用于改善村内的安全设施。

当地政府表示,收取治安保险费用的目的是增强村民的安全感和保障,属于村级自筹资金。

但以目前中国乡村基层权大于法的现实,治安保险费很可能会变成村集体的小金库,甚至是村领导的个人资产。

如果村民可以选择交与不交的话,如果村里真的存在贪污或者挪用,那以后村民可以自行购买财产保险。

但当下经济下行,村镇财政压力极大,各地均对治安保险费设置了缴费的比例。

以河北平山县为例,2024年石家庄市栾城区、藁城区农村治安保险任务目标为100%,平山县为80%,要求2023年底完成。

一旦治安保险费变成了各级向下传导的任务,村干部便会强行要求村民缴纳,不缴纳甚至会遭到打击报复。

这时的治安保险费就变成了农民的负担,也变成了村干部敛财的工具。

广西南宁武鸣区宁武镇唐村村原村委主任李某,曾打着收取“保安费”等名义,纠集罗某等数10名社会闲散人员,向种植户索取钱财。

这让人想起了清末的保安团,当时皇权不下乡,只到县城,乡下都是乡绅管理。

保安团的目的只有一个,协助军警维持地方治安,对付地方的匪盗。

保安团以村子为单位,自行组织起来防匪防盗,每家都要1人参加,实行自卫。

如果是收取保安费后,村干部纠结流氓地痞形成黑恶势力,当地民众只会更加民不聊生。

治安保险费一定要遵循自愿的原则,否则只会造成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

治安保险概念的推广靠的不是摊牌任务,而是让征收和使用透明化,让农民有参与感和认同感。

只有确保治安保险的实际效果,让村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才能使治安保险这项惠民政策真正地惠及亿万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