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蒙眼狂奔,汽车销量是不是该降降温了?

"九月战报出炉,中国车市一片锣鼓喧天。"新势力阵营里,零跑以超6万的成绩刷新纪录,小米汽车迈过4万辆大关,蔚来迈上3万销

"

九月战报出炉,中国车市一片锣鼓喧天。

"

新势力阵营里,零跑以超6万的成绩刷新纪录,小米汽车迈过4万辆大关,蔚来迈上3万销量的台阶,深蓝、阿维塔、极狐、极氪、岚图、智己继续保持稳定;自主品牌阵营里,比亚迪超30万辆领衔,吉利、奇瑞、长安也不甘落后,纷纷突破月销量20万大关,均创历史新高;即便是合资阵营,东风本田、上汽大众等企业也传出回暖的消息。

毫无疑问,今年九月无疑是“史上最强九月”,不仅发布的新车史无前例的多,绝大多数车企销量也来到史无前例高度。这股势头如野火燎原,若持续发展下去,别说年初相关部门制定的3200万辆的年目标,今年中国汽车年销量突破3500万辆都似乎没有悬念。

放眼全球,年销量规模在9000万辆左右。若今年中国汽车销量能到3500万辆,这就意味着,每三辆出售的新车中,就有一辆中国汽车。这份成绩足以让各家车企老总过个好年。

但狂欢之下,理性者更应该提前嗅到危险的气息。要知道,今年9月的繁华,背后是新车透支和政策红利等多重因素的浇灌,是车企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的倾囊而出。

一方面,八月、九月,新车发布如雨点般密集,各家几乎将第四季度的底牌全部亮出,把未来的“子弹”在当下尽数打光。一时间,市场眼花缭乱,消费者应接不暇。

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动力,则来自于“政策红利”。2024年以来,从超3000亿的专项补贴到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从报废旧车换新能源补贴2万元的以旧换新政策,到地方置换补贴的叠加发力,政策红包如同一剂强烈的肾上腺素,激活了潜在的消费欲望,精准地刺激着消费神经。

可以预测的是,大概率到今年年底,汽车行业繁华依旧。那明年呢?

整个国庆假期车企们都沉浸在销量高速增长的喜悦中,就在国庆假期复工第一天,三部门联合公告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明确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纯电续航要≥100公里,纯电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需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规定的限值,才可参与购置税减免政策。

这一消息出来,也算给车企们提了个醒儿,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不仅从全部减免转为减半征收,对车型续航也有更多要求。另外,明年报废置换补贴政策目前还不明朗。

消费透支,再加上每年的一季度本就是传统销售淡季,明年初的市场需求大概率会出现阶段性萎缩。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5世界新能源车大会上表达对明年市场的担忧,他说政策窗口期过后,被提前透支的消费需求将导致2026年第一季度市场需求出现断崖式下滑。

不可置否,销量增长是好事,但当务之急,车企需要从销量迷思中清醒过来,把精力从"抢市场"转向"造好车"。毕竟,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政策托底的销量泡沫,而是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实力。

蒙眼狂奔的尽头,不该是悬崖峭壁。谁都不愿看到明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踩急刹车。适时调慢节奏,让销量回归市场真实需求,让发展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中国汽车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