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讲述中国古代100位著名诗人之郑谷》

在这里讲述中国古代100位著名诗人之:郑谷。公元851年,大唐帝国的斜阳映照在江西宜春的一户郑姓书香门第。在这个诗歌的黄

在这里讲述中国古代100位著名诗人之:郑谷。

公元851年,大唐帝国的斜阳映照在江西宜春的一户郑姓书香门第。在这个诗歌的黄金时代即将落幕的时刻,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响起。他是郑谷,字守愚,这个将用一生为晚唐诗歌谱写绝响的诗人,开始了他人生的旅程。

幼年的郑谷在家学熏陶中成长,父亲郑史的进士身份为他打开了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他早年的诗作已显露出不凡的才情。父亲柳州官场的同僚,那位唐代著名文学家司空图,见到郑谷的诗赋习作,曾一时叹为观止,预言他将成为“一代风骚主”。许多被后人传诵的诗句,也正是在这些青葱岁月里酝酿。

带着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年轻的郑谷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游历与求仕生涯。他的足迹遍及巴蜀、吴越、荆楚,在壮丽山河与市井民间寻找诗的灵感。在洛阳,他的诗才得到马戴、薛能等文坛名流的赏识。薛能那句“少年终作白头人,文章得失寸心知”的慨叹,是又一次对郑谷文学生命的预言。

然而,郑谷虽然自小才华横溢,但是科举与仕途却颇为不顺。21岁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名落孙山。当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郑谷被迫踏上流亡之路。在颠沛流离中,他亲眼目睹了帝国的崩塌和百姓的苦难。这些深刻的阅历让他的诗风发生了转变,从早期的清丽婉约转向沉郁顿挫。就是在这个时期,有一次他行走在湘江江畔':雨雾里掠过的鹧鸪,与黄陵庙的落花撞进眼底,他提笔写下了那首传世之作《鹧鸪》:“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这首诗让他赢得了“郑鹧鸪”的雅号。

战乱平息后,经受多次科举失利的郑谷,终于在887年考中进士。可是又因时局动荡,至45岁才授为京兆鄠县县尉,不久提拔为右拾遗,50岁时再升迁为尚书都官郎中,因此又被称为“郑都官”。此后他历任鄂县尉、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但是官场生涯并未消磨他的诗心,在长安任职期间,他整理编纂了《云台编》,并在诗中写道:“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展现出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淡然。

公元904年,朱全忠逼帝迁居洛阳,烧毁长安宫,唐朝在历史中落下帷幕。郑谷在宜春籍和尚虚中的提示下,弃官返回了宜春,在仰山构筑读书堂,专心于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总结。这时发生的一段文坛佳话,充分体现了他的诗学造诣:诗僧齐己携《早梅》诗求教,郑谷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这一字之修改,精准地捕捉到了早梅的神韵,齐己下拜,当时士子又称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公元910年,郑谷在故乡安然离世。他的诗歌没有惊天动地的呐喊,却像细雨润物般渗入后世人们的心间。那些关于鹧鸪的啼鸣、离别的愁绪、雪夜绽放的梅枝,至今仍在汉语的星河中闪烁。特别是那些描写乱世之痛的诗句,至今仍在打动人心。让人感受到的那一幕幕况景,不仅是一千多年前的哀愁,更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