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痛风只是关节痛,忍忍就过去了?错!这些痛风误区别踩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一种古老的疾病正悄然侵袭着越来越多的人,它就是被称为“富贵病”的痛风。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一种古老的疾病正悄然侵袭着越来越多的人,它就是被称为“富贵病”的痛风。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1466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增长率迅速增加。

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2018年患病率达14%,男性为24.5%,女性为3.6%,18-29岁男性患病率达32.3%,30-39岁男性患病率达28.4%,痛风早已不是"中年富贵病",而是潜伏在现代人生活中的"代谢地雷"。

痛风到底是什么?它为何会引发如此剧烈的疼痛?

痛风是一种因体内尿酸代谢失衡导致的疾病。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会形成细长而尖锐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这些微小的晶体就像无数的玻璃碎片,会刺激关节内壁,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导致难以忍受的疼痛。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尿酸大约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750毫克,同时排出800毫克,维持着平衡。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而嘌呤则主要来自我们摄入的食物和体内自行合成。

导致尿酸升高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

1. 尿酸排泄减少(约占70%):肾脏功能不佳、药物影响、脱水等情况会导致尿酸排泄不畅。

2. 尿酸生成过多(约占30%):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饮酒过量、肥胖、某些遗传因素等都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并不等于痛风。只有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但当尿酸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发生痛风的风险就越大。

痛风发展通常经历四个阶段:

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尿酸水平升高,但无任何症状。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关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3. 间歇期:两次发作之间的无症状期,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4. 慢性痛风石期:长期尿酸控制不佳,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痛风石,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痛风的常见误区

1. "痛风只是关节痛,忍忍就过去了":痛风发作时的疼痛如刀割,难以忍受,且可能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关节畸形、痛风石形成,甚至影响肾脏功能。

2. "高尿酸=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中仅5%-12%最终发展成痛风。但长期高尿酸会增加肾结石、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没有痛风症状,也需要干预。

3. "单纯饮食控制可治愈痛风":饮食调整仅能降低血尿酸约60-90μmol/L,中重度患者仍需药物干预。

4. "急性期快速降尿酸":尿酸骤降可能诱发转移性痛风发作,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药物。

哪些人是痛风的高危人群呢?

1. 男性,特别是4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绝经后风险增加)

2. 有痛风家族史的人

3. 肥胖、超重者

4. 饮食习惯不良者(常吃高嘌呤食物、爱喝啤酒、爱吃海鲜)

5.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等)

6.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如果不幸已经患上痛风,又该如何治疗呢?

痛风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间歇期治疗。急性期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为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间歇期则主要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360μmol/L,有痛风石者<300μmol/L)。

痛风的"生存指南"

1. 饮食革命——吃对食物=减少发作风险

"红灯食物":动物内脏、浓肉汤、带壳海鲜、啤酒等是痛风的"火药桶"。猪肝、沙丁鱼、浓肉汤等每100g中嘌呤含量超过150mg。

"绿灯食物":低脂乳制品(如低脂牛奶、无糖酸奶)、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低糖水果(樱桃、草莓)、全谷物等,能让肾脏"松口气"。

特别注意:含糖饮料中的果糖会直接刺激尿酸合成,减少尿酸排泄。一杯含糖饮料的果糖含量,足以让尿酸水平上升20μmol/L。

2. 饮水策略——你的杯子决定尿酸去向

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ml,分时段补充:晨起空腹250-500ml温水冲刷肾脏;工作间歇补充200ml;运动前后各加饮300ml。

优选弱碱性水(pH7.5-8.5),可碱化尿液,使尿酸溶解度提升。柠檬水(1片柠檬+500ml水)是极佳选择。

警惕"伪补水":浓茶、咖啡虽不含嘌呤,但咖啡因利尿作用可能导致细胞脱水,不宜过多饮用。

3. 体重管理——减重太快可能适得其反

肥胖者内脏脂肪会分泌炎性因子,加剧尿酸代谢紊乱。

安全减重速度:每月减重1.5-3.0kg,避免快速减重时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与尿酸竞争排泄,反而诱发发作。

可参考DASH饮食,适当增加含钾食物(香蕉、土豆)、高钙食物(低脂奶)、低钠食物,可降低尿酸同时控制血压。

4. 运动疗法——选对方式更重要

最佳运动时间: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避免空腹运动引发酮症。

运动类型:游泳(水温28-30℃最佳)、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等关节友好型运动。避免马拉松、登山、球类竞赛等高强度运动。

5. 用药智慧——止痛药≠降尿酸药

急性发作12小时内:首选秋水仙碱(首剂1mg,1小时后增加0.5mg,12h后按照0.5mg,1-3次/d)或低剂量特异性COX-2抑制剂NSAIDs。

降尿酸时机:应在急性症状缓解2-4周后开始用药。

警惕药物副作用:别嘌醇前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以减少过敏风险;苯溴马隆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需多饮水;非布司他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预防和治疗痛风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将血尿酸持续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才能避免痛风反复发作,防止关节和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