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件能进地铁、能爬雪山的衣服,正在统治北京

有人说,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秋风一起,这座城市便迅速切换至“速冻模式”。然而,与气温一同变化的,还有北京街头的潮流—

有人说,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秋风一起,这座城市便迅速切换至“速冻模式”。

然而,与气温一同变化的,还有北京街头的潮流——一件冲锋衣,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这座超一线城市的“新市服”。

早高峰的十号线,仿佛一个大型户外品牌展销会。经典的“北面紫”、低调的“始祖鸟灰”、醒目的“凯乐石橙”、新上市的“骆驼月光蓝”……摩肩接踵之间,人们用冲锋衣构筑起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有网友戏言:“现在北京地铁里的‘骆驼’,比整个撒哈拉沙漠的还多。”

这绝非夸张。从国贸CBD的白领,到中关村的码农,从高校校园的学子,到奥森公园遛弯的大爷,冲锋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覆盖”。

满城尽是“冲锋衣”

如果你最近来过北京,一定会被以下场景震撼到。

地铁车厢里秒变冲锋衣“秀场”。 挤过北京早高峰地铁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场关于耐力与空间的极限考验。而穿着冲锋衣的“打工人”,没有了羽绒服那般臃肿,便于在人群中灵活穿梭;也不像西装那般娇贵,被挤皱了也无所谓。

大学校园里冲锋衣是“新校服”。 走进北京的任何一所高校,你都会怀疑学校是不是统一发放了服装。无论是去教室、图书馆,还是食堂、操场,学生们身上最常见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冲锋衣。它完美适配了学生党“既要风度也要温度”以及“预算有限”的需求,成为青春与活力的统一标识。

图注:网上流传的大厂工服。来自小红书

写字楼里的“彩色工装”。 在互联网大厂,冲锋衣甚至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企业文化”,甚至不少企业统一发放冲锋衣。它暗示着主人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可能下班后就去健身房,也可能周末直接进山徒步。这是一种“时刻准备着”的生活态度的外化,是当代年轻人将工作与生活模糊边界后的折中选择。

图注:上班族为冲锋衣主力人群

多场景需求让冲锋衣近段时间销量大涨。京东平台数据显示,自10月9日晚8时“双11”活动开启至10月20日18时,包括冲锋衣裤在内的超50个运动品类成交额同比超双位数增长。抖音商城“双11”战报显示,在“冬上新”活动中,北面冲锋衣“新品爆发超预期”,直播当日GMV增长达到208%。天猫平台的冲锋衣热卖榜则显示,销量最高的产品是骆驼一款券后价399元的三防冲锋衣,仅上新18天就销量破万。在北京地区,一周内有超过300人选购了该款产品。

线下方面,冲锋衣销售同样紧俏。10月25日,有媒体在北京大兴荟聚商场看到,凯乐石、北面、蕉下、本来等多家户外运动服饰门店内,均有不少消费者在试穿冲锋衣。因为进店客流管控,始祖鸟门店外等候进店的消费者甚至排起了长队。

“一件衣服,多重满足”

冲锋衣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准匹配了当代中国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天作之合”。

首先,冲锋衣的核心功能防风防水,是它取得胜利的核心要点。

北京的秋天,风是“魔法攻击”;冬天,则是“物理+魔法”双重攻击。冲锋衣的防风、防水、透气三大核心功能,恰好完美应对了这种复杂气候。

同时,保暖却不臃肿也打动人心。一件冲锋衣加上一件抓绒内胆(或者是轻羽绒),其保暖效果不输于一件厚重的羽绒服,但体感却轻盈得多,这对于追求“轻便过冬”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巨大。甚至突如其来的雨夹雪也能轻松应对。

图注:常见颜色已达十余种

其次,丰富的选择、时尚的属性也帮助它逆袭。

如果说过去穿冲锋衣上街会被认为是刚下山,那么现在,冲锋衣会出现在各种场合。

“山系穿搭”(Gorpcore) 风格的全球风靡,彻底改变了冲锋衣的命运。这个词源于“Good Ol‘ Raisins and Peanuts”(徒步零食),指的就是将户外功能性服饰作为日常潮流穿搭。小红书上,关于“山系穿搭”的笔记超过百万篇;抖音上,户外博主的OOTD(今日穿搭)播放量动辄破千万。

冲锋衣的设计也越来越潮。颜色从以往单调的“登山色系”,扩展到马卡龙色、莫兰迪色等各种时尚色彩;剪裁也更贴合亚洲人身形,告别了以往的“直筒”造型。成功打破了专业户外与日常通勤的界限,实现了“一件衣服,能上山,能通勤,能拍照”的全场景覆盖。

再次,它还深深击中了都市“懒人”的痛点。

一件不用干洗、不易脏、脏了也好打理的特性,让它成了打工人的“天选之衣”。冲锋衣面料普遍耐磨抗造,沾上污渍一擦即净。很多款式都可以直接机洗,省去了羽绒服送干洗的麻烦和开销。甚至被钥匙等尖锐物品轻划一下,也不会留下痕迹。这种 “低维护成本” 的特性,为疲于奔命的都市人节省了宝贵的心力。

最后,丰富的价格区间,使其能覆盖不同消费能力的群体。

冲锋衣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结构。追求极致性能和品牌光环的,可以花上万元买一件始祖鸟;追求潮流与功能平衡的,The North Face、凯乐石是不错的选择;而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探路者、骆驼等国牌提供了数百元的高品质选择;甚至部分白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把售价压缩到百元上下。

图源:小红书

网上还流行着各种冲锋衣天梯图,详细标注了价格区间,各取所需、丰俭由人,无论预算多少,总能选出一款适合自己的。

抢滩“冲锋衣大战”?

消费者的热情,如同野火般点燃了整个市场。

据《2025中国户外服饰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户外服饰市场规模自2021年起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1430亿元人民币。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个行走在街头的“冲锋衣战士”,也引来了无数想要分一杯羹的品牌玩家。

如今的冲锋衣赛道,早已不是几个专业户外品牌的游戏,而变成了一个群雄逐鹿、硝烟弥漫的热闹擂台。

在这个擂台的顶端,是被称为冲锋衣界“爱马仕”的始祖鸟。它凭借不妥协的工艺和顶级的Gore-Tex面料,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中产们的“梦中情衣”和身份符号。其成功关键在于 “产品主义”和“社群营销”,买始祖鸟不只是买衣服,更是购买一种关于专业与探索的价值观。

而最出圈的,莫过于The North Face(北面)。它通过频繁的跨界联名(如与Supreme、KAWS、Online Ceramics等合作),成功将自己从专业户外品牌打造成横扫街头的潮流符号,那句“北面羽绒服是大学生校服”的梗,如今正被冲锋衣完美接力。

面对国际大牌的强势,国货品牌也并未示弱,各自亮出了看家本领。凯乐石坚持 “只为攀登” 的专业化路线,在硬核玩家心中拥有神圣地位,是国牌中技术实力的代表;探路者作为“A股户外第一股”,拥有极高的国民度,正努力通过科技回归实现品牌焕新;而骆驼则凭借强大的线上运营和供应链,在电商平台销量一骑绝尘,成为大众市场中不可忽视的“性价比之王”。

当然还有一些跨界而来的玩家,比如蕉下、波司登等,他们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推出冲锋衣产品

这场盛宴,还引来了不少巨头。

安踏集团通过收购始祖鸟的母公司亚玛芬体育,直接占据了行业制高点;同时,利用自身强大的渠道能力,推动旗下萨洛蒙、迪桑特等品牌高速增长。李宁、361° 等运动品牌也纷纷推出户外产品线,将运动科技与潮流设计相结合,一同蚕食着“泛户外”市场的巨大蛋糕。

总结

回过头看,冲锋衣的流行,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流行。

后疫情时代,我们对健康、对自然、对户外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望。“精致露营”、“城市骑行”、“周末徒步”不再是少数人的爱好,而是都市人的集体向往。即使我们大部分时间仍困于钢筋水泥,但一件穿在身上的冲锋衣,仿佛是一个开关,随时准备开启一场关于自由的想象。

所以,当你下次在北京地铁里,看到那一片由冲锋衣组成的“彩色海洋”时,请不要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种盲从。你看到的,是超过4亿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是Z世代消费者对“功能与时尚兼备”的投票,是一个年规模超千亿的巨大市场的蓬勃脉动。

这件衣服,暖和、好看、好打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感觉——生活,不止于此。

参考资料:

2025中国户外服饰市场分析报告,嘉世咨询

2025年冲锋衣行业市场趋势监测报告,艺恩

2025年冲锋衣品类线上消费市场洞察,飞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