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郁南县通门镇驻镇工作队助力返乡青年圆梦记

深秋时节,郁南县通门镇顺塘村,连片的玉米地绿意盎然。返乡创业青年李智明捧着刚刚采摘下来的水果玉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深秋时节,郁南县通门镇顺塘村,连片的玉米地绿意盎然。返乡创业青年李智明捧着刚刚采摘下来的水果玉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片承载着他创业梦想的试验田,还一度因台风侵袭而面临绝收风险。

梦想萌芽,却遇现实阻碍

80后青年李智明,多年来一直在外务工,做过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过乡村帮扶工作,对“三农”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回乡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也一直是他心里的梦。

今年初,他敏锐地关注到一个新项目——水果玉米,经过调研认为,通门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晚温差大、山泉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水果玉米生产,同时甜度高、皮薄汁多、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等特点,也深受市场消费者青睐。

“想法很好,但真要干起来,心里直打鼓。”李智明坦言,创业面临土地、技术、销路“三座大山”,让他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

工作队“搭桥”,梦想落地生根

转机出现在李智明找到通门镇驻镇工作队之后。工作队在深入调研后认为,水果玉米项目特色鲜明、潜力巨大,非常适合作为顺塘村典型村培育和产业振兴的重要切入点。

“我们十分支持这个项目,决定全力帮助小李把梦想照进现实。”工作队负责人介绍。说干就干!今年3月,工作队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积极协调村“两委”,成功流转了10亩连片耕地,作为水果玉米的“试验田”;另一方面,主动牵线搭桥,携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专家团队,为项目提供从优选种子、科学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全链条技术支撑。有了坚实的后盾,李智明的创业梦想终于破土而出。

风雨考验,携手共渡难关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今年6月,首场台风“蝴蝶”席卷而来,强风暴雨导致试验基地的玉米大面积倒伏,涝害与虫害接踵而至。眼看着心血即将毁于一旦,李智明心急如焚,再次向工作队求助。

灾情就是命令。工作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实地勘察灾情,详细记录受损情况,并拍摄图片视频资料。同时,他们立即启动应急帮扶机制,积极发动三水后方组团单位及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消费帮扶”行动。大家齐心协力,连日来抢收约1万斤玉米,并通过多种渠道迅速销售,最终挽回经济损失超3万元,稳住了创业者的信心。

展望未来,“陪伴式帮扶”拓宽“甜”路子

走进李智明的水果玉米试验田,满目苍翠、绿波翻滚。李智明表示,目前种植金银131、仲甜18号、甜糯818三个品种,一年至少种植两季,亩产2000斤以上,10亩约两万斤,按目前3至5元/斤价格,作为首年收入算是相当不错。同时与马铃薯轮种,也保障土地利用率,为来年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支持李智明扩大种植规模,并发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推广水果玉米种植,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坚守我们‘陪伴式帮扶’初衷,全程邀请技术专家定期开展培训班,提升种植水平;积极联系电商平台、商超等,拓展更广阔的销售渠道;探索推进水果玉米的深加工,如开发玉米汁、真空包装玉米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最终目标是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门’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队负责人说。

一颗小小的水果玉米,绿了山野、甜了舌尖,更甜了返乡青年和乡亲们的致富之路,正成为通门镇产业振兴的“金种子”。

来源:云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