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运领域,液货船(液体散装货船)与干散货船是两类常见的货运船舶,常被统称为“散装货船”。本文旨在厘清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帮助读者理解散装运输的基本分类逻辑。

01-概念界定:“散装”是共同特征,“液”与“干”区分货物形态
液货船和干散货船都属于散装货船的范畴。“散装运输”指的是货物不经包装,以原始形态直接装入船舶进行运输,例如散装的煤炭、矿石,或是未经分装的原油等。
通常所说的“散货船”,在实际使用中多特指干散货船,而液货船则专门用于运输液体货物。两者共同构成了散装货船体系中的两大主流类型。
02-液货船:专业承运各类液态货物
液货船主要用于运输不同种类的液体物资,包括食用油、乙醇等普通液体,以及原油、液化天然气(LNG)和各类化工产品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液体。由于这类货物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等危险特性,液货船在设计建造时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整体专业化程度较高。
在结构上,液货船以封闭式液舱作为核心装载单元,液舱材质需针对货物属性专门选择。例如运输化学品时,液舱通常采用不锈钢或特种合金制造,以防止腐蚀或货物污染。
装卸系统方面,液货船通过输油臂或专用软管与码头设施对接,配合泵阀控制系统实现全程封闭作业。我国市场消费的汽、柴油等成品油,其原料原油大多就是通过大型液货船运抵国内港口,再经炼化加工后进入消费终端。
03-干散货船:承担大宗固体物资运输
干散货船主要用于运输煤炭、铁矿石、粮食、水泥等固体散货。这类货物通常体量庞大、价值密度低,因此船舶设计以“大运量、低成本”为导向,船体外观具有较强的承载感,甲板区域通常设有大型货舱口及配套装卸装置。
干散货船的货舱设计注重结构强度与清洁便利性。舱底多采用倾斜结构,便于货物在卸货时依靠重力向出口集中;舱壁需做防腐处理,以适应不同货物的特性,例如粮食运输中需防锈防潮,煤炭运输中需耐高温。部分多用途干散货船还配备可调节舱盖和通风系统,以满足不同货物的存储需求。
装卸作业主要依赖码头吊机、抓斗或输送带系统完成。装货时需分层均匀堆放以保障船舶稳性,卸货时则通过抓斗或舱底卸料装置将货物移出。我国钢铁行业所需的铁矿石、电力行业所需的煤炭等重要原料,大多依靠大型干散货船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运回国内。
04-三类船舶的主要区别
货物类型:液货船运输液体类货物,如原油、化学品等;干散货船运输固体类货物,如矿石、粮食等;散装货船是两者的统称;
结构形态:液货船采用封闭式液舱,甲板较为平整;干散货船为开放式货舱,甲板常见货物和装卸设备;
安全重点:液货船注重防泄漏、防爆与防腐蚀,通常需标注危险品标识;干散货船则更关注结构强度、航行稳性及货物防护;
液货船与干散货船作为散装货船的两大主力船型,共同承担着全球能源、粮食及工业原料等重要物资的海上运输任务,是国际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