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人种、宗教、聚落、板块运动、等高线地形、天气与气候
一、世界人口、人种、宗教与聚落1.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口爆炸”,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问题。
人口过少:欧洲、北美洲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
2.人种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印度等地。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因纽特人)、南美洲西部(印第安人)。
3.语言与宗教
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西班牙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等。
宗教:基督教(信徒最多、分布最广)、伊斯兰教(中东、北非为主)、佛教(亚洲东部、东南部)。
4.聚落与城市形成
乡村聚落:以农业活动为主,分布与地形、水源、交通相关。
城市形成:多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区(如东南亚的河流沿岸平原)。
二、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板块: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
张裂(生长边界):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红海扩大。
碰撞(消亡边界):如喜马拉雅山脉(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阿尔卑斯山脉(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3.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三、等高线地形图地图要素: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山地 / 高原。
等高线特点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等高线高差相等)、等高线不相交(陡崖除外)。
3.地形部位判断
4.地形与人类活动
山地:内部盆地适合种植业,外部山坡适合林业;海拔 500 米以上为山地,相对高度>200 米为丘陵。
聚落 / 交通:山谷、河流沿岸易形成聚落;公路选线避开陡崖,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以降低坡度。
四、天气与气候1.天气要素
气温、降水、风、云等;常用天气符号(如台风、暴雨、晴、阴等)。
风向判断:风杆指向为风的来向(如 “东风 4 级” 表示风从东吹向西,杆尾 4 道横线)。
3.气候影响因素
纬度:赤道地区多雨(如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少雨(如寒带气候)。
海陆:沿海降水多(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降水少(如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背风坡降水少。
4.人口与气候
人口多分布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如亚洲东部、欧洲西部);极端气候区(干旱、寒冷)人口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