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消息,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目前,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昨晚刷到这条信息的时候,短短的一段文字,来回读了几遍,痛心难受到无法言表。有太多的震惊,也有太多的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会一下子6个人都溺亡了呢?相信每一位看到这条报道的家长,都会感同身受。
昨夜,这6名同学的父母该是怎样的绝望与无助!
随着今天报道内容的增多,也渐渐给公众恢复了事件发生的全貌。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遇难者是东北大学大三的本科生,一位曾去过事发选矿厂的学生说,平时浮选区员工也就二三十人,实习参观时学生和老师比浮选车间员工还多。其还提到,如果是7个人站在格栅板上,板子可能会受不住。该学生还表示,浮选槽的垂直高度有十几米,里面是矿浆,“类似于泥石流,人掉进去动不了。”
看到这个消息,大家也都反应过来了,根本不是“溺亡”!只不过这两个字听起来杀伤性没有那么大而已。或者说,这样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对孩子家长和公众的冲击。
每年大学生这个群体都会出一些伤亡的新闻,但是一个事件中,有6个人同时出事,且还是在学校安排的实习中出的安全事故,不得不让人痛心、惋惜。
涉事矿业10多天前还曾开过安全会。那怎么解释会开了,还是出了这么重大的安全事故呢?
很显然,开会只是走了个过场,开会的时候拍几张现场照片,然后发个公众号,喊几声口号,这“安全会”就圆满结束了。
这简直就是拿企业员工和实习大学生的生命当儿戏呢!
有网友扎心质问,如果是领导来厂里视察指导工作呢,格栅板还会脱落吗?
事发后,全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暂停校外实训达47所,国家矿石安全监察局启动了“百校千企”安全联查行动。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用这6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换来的,而这些早就应该提前开展的自查行动,更像是为了怕担责而启动的应急预案。
那么谁又能保证这些事后的行动会严格落实,不再是走个过场,匆匆应付了事呢?
作为央企,涉事单位是无法被原谅的。安全生产奖牌与事故通报同在,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形式主义的遮羞布早就该被撕碎了。所有的整改都停留在“纸面”,荣誉加身的企业是否被赋予了深度排查的豁免权?
一切都不得而知。
用青春生命敲响的警钟,正震荡着全国校企的实践体系,钟声久久萦绕在每个家长的心头,太意难平了!
但是无论如何,此刻再去做多少的补救,这6位同学的生命都换不回来了,不忍再去想他们生前的最后一刻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绝望,多么的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