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还在刷手机,突然耳朵里传来嗡嗡声,以为过会儿就好,没想到这声音缠了我半个月!”28 岁的程序员小林最近被耳鸣折磨得痛苦不堪,去医院检查后,医生明确告诉他,长期熬夜正是导致耳鸣的 “元凶”。在生活中,像小林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以为熬夜只会伤肝、伤眼,却忽略了它对耳朵的致命伤害 —— 从轻微耳鸣到永久性耳聋,熬夜正在一步步摧毁我们的听觉健康。

耳朵作为人体精密的听觉器官,需要持续的血液供应和充足的休息来维持正常功能。而熬夜时,人体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会直接导致内耳血管收缩、痉挛。内耳的毛细胞是感知声音的关键结构,它们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一旦血液供应不足,毛细胞就会出现损伤。初期可能只是短暂的耳鸣,比如安静时耳边出现嗡嗡声、蝉鸣声或电流声,但如果熬夜习惯不改变,毛细胞损伤会逐渐加重,耳鸣会变得持续且频繁,甚至影响睡眠和情绪。
更可怕的是,长期熬夜还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这种疾病常被称为 “耳朵的中风”,发病前往往没有明显征兆,患者可能在一夜醒来后突然发现单侧耳朵听不见声音,伴随严重耳鸣、头晕甚至恶心呕吐。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其中 80% 以上的人有长期熬夜史。医生解释,熬夜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会让内耳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同时血管收缩会阻断内耳的血液流通,双重打击下,听觉神经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损伤,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发病后 72 小时内),耳聋可能伴随终身。
除了直接致鸣致聋,熬夜还会通过其他方式间接伤害耳朵健康。长期熬夜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中耳炎、外耳道炎的发病风险。很多人熬夜时习惯戴耳机听音乐、刷视频,长时间高分贝的声音刺激,加上熬夜状态下耳朵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弱,会进一步加剧听觉损伤。此外,熬夜引发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会放大耳鸣的不适感,形成 “熬夜 - 耳鸣 - 失眠” 的恶性循环。
保护耳朵健康,远离熬夜伤害,需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首先要规律作息,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保证每天 7-8 小时的充足睡眠,让内耳得到充分休息。其次,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耳机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 60%,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 1 小时。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抱有 “忍一忍就好” 的侥幸心理。此外,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也能为耳朵健康保驾护航。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声音的重要窗口,一旦受损,很难完全恢复。“熬夜致鸣致聋”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临床案例验证的事实。别让一时的放纵,换来终身的 “无声” 遗憾。从今天起,拒绝熬夜,守护听力,才能让我们一直听见生活中的美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