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CPI数据显示,总算“转正”了,同比上升0.2%,环比上升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
于是消费板块昨天直接嗨起,旅游6%,白酒4.5%,甚至有读者把经济数据直接转给我说:“你看,经济终于复苏了。”
我告诉他说,不是消费爆了,而是金价爆了。
如果看10月份CPI转正的理由,“其他用品与服务环比”这一项环比大涨3.8%,同比大涨12.8%,显然是这一块数值异常,拉动了整个CPI的增长,

其他用品与服务,包含哪些呢?
主要有:理发、美容、珠宝首饰、婚庆礼仪、家政服务等,其中珠宝首饰挂钩的金价影响尤其明显,
按照2024年末,黄金的权重分别占CPI和核心CPI的2.7%和4.9%,
由于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去年分别涨了50.3%和46.1%,
这部分价格增长直接传导到了CPI中,成为“其他用品与服务”上涨的主要动力,
国盛证券还专门发了篇研报,强调国内黄金期货价格与CPI中的“其他用品与服务”呈现明显正相关,
并且计算了一下,说如果剔除这项,10月CPI和核心CPI同比分别为-0.2%和0.6%,整体物价水平依然是偏弱。

我完全能理解大家迫切想看到通缩结束,消费大幅回暖的心情,
不过把冷水泼回现实,没有太大z策突变的情况下,你很难指望一个陷入债务缠身的病人(居民端)突然回光返照满血复活,
“我不想你死,但也怕救你,出事”
目前整个经济处于债务螺旋的情况会比各位预想的更久,所以理论上来说,非得从大A选的话,“公共事业类的红利”的性价比我认为会比“白酒类可选消费”还是更稳一些,
比如电力股可能比白酒股更能扛通缩,白酒股弹簧弹力虽足,但依然会是一个紧绷的状态,
至于科技股,本着有纳斯达克就不选山寨的逻辑,还是持续聚焦正品,
不过临近年末,场内全面溢价,场外全面限购,基本也已经到了快要关门,处于一金难求的状态,
所以我也是出了一些高溢价的美股ETF,以换仓的形式转到了海外券商美股期货里边,
当工具开始玩不转时,考验大家动手能力的时候就到了。
再简单说下市场,虽然A股从五月以来,上证指数其实月月都是正收益,但赚钱效应感觉是明显掉下来了许多,

尤其是中证1000期指,这短时间基本就横那了,反倒是近两个月海外股市包括美股、日股等持续突破。
核心逻辑还是现今融资盘都卷在中小盘里面,占了整个融资量7、8成,但基本面又拉不上来,缺乏增量资金效应下,因此只能保持横盘或者阴跌。
我个人觉得操盘手似乎强烈有意维持现在这个状态,
就是赚钱效应不太明显,但核心大盘指数隔一段时间又新高,不会引起过热的样子。
当然维不维持得住另说,要看能否顶住后续的基本面压力和大股东减持,虽然9月的天量股东跑路并没有造成市场的踩踏,而是被增量盘接住,但这个压力并没有就此消失。
从整个全球市场来说,因为近期东亚市场包括韩国、日本都涨幅颇高,日韩的个别科技股估值甚至能和老美battle一下,
所以整体上南亚的估值性价比就相对凸显了出来,资产上适当转移配置一点仓位没啥问题,加速没溢价,因此目前我是工银印度LOF、泛东南亚科技、新兴亚洲精选都分散配置了一点,不过因为费率损耗问题,我没有长持很多年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