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极简中国古代阅兵史

新中国的大阅兵,放到世界那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但这阅兵,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老祖宗在几千年钱就已经开搞了,不仅玩得早,玩得

新中国的大阅兵,放到世界那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但这阅兵,可不是什么新鲜事。

老祖宗在几千年钱就已经开搞了,不仅玩得早,玩得溜,还形成了一整套规矩森严、仪式感拉满的“国家礼仪”。

简单来说,从古至今阅兵的核心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秀肌肉+吓对手+聚人心。

本文就按照时间线来做个极简的中国古代阅兵“史”,供各位读者初步了解下。

最早有详细记载的阅兵,都从周朝开始。这周朝的阅兵,叫作“春蒐(sōu)秋狝(xiǎn)”。听着像春游、秋游似的,但这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大典。

那这个大典都有什么?《周礼》写得明明白白:

建旗立表:在演练场立旗门和标杆,作为部队集结和行动的标记。

阵前誓师:君主或统帅会发布命令,申明纪律,要求士兵听从指挥;

阵法演练:部队根据不同的旗号和鼓点节奏,模拟实战演练;

驾驶战车与射箭:考核车兵和射手的技艺。

狩猎实践:最后以大规模的围猎野兽作为实战演习的结束。

整场演习,“不用命者斩之!”——可不是闹着玩的。

到了秦始皇,直接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金人矗在咸阳宫前。

这不叫阅兵,叫“静态武器装备展示大会”,那十二金人的气势,估计敌人看到都得抖三抖。

而汉武帝,为了打匈奴,更是频繁地搞起骑兵大演练,阅兵地点通常在都城附近的专用场地,如上林苑。阅兵就成了战前动员的符号。

到了盛世大唐,阅兵也得有盛世的气象。唐太宗李世明亲自下场,不仅搞“讲武之礼”,甚至还把蹴鞠(古代足球)融进阵法演练,这应该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将军事训练与体育竞技结合的阅兵了。

至于宋朝,别看他面对外敌时“怂怂”的,但它的阅兵,堪称最接近现代阅兵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军阀上位的,特别害怕禁军不听话,于是定期大阅。宋代的阅兵分“五阵”进行,流程固定:检阅、阵列演示、实战格斗、射箭考核。

最帅的是火药武器开始出现在阅兵式中。像什么“霹雳炮”、“火药箭”等装备都在大阅中亮相,那是大宋高尖端武器的首次官方大型“路演”呢。

到了明朝,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成祖朱棣搞了一场“国际大阅兵”。这场大阅兵据说邀请了27国的使臣围观,十万精锐集结一个月,像“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等王牌部队,演练了骑兵冲锋、步兵对抗、火器齐射(神机铳炮)等课目,直接震慑一帮子老外,保证了大明王朝数十年的“和平”。

而清朝皇帝则偏爱“木兰秋狝”,表面是狩猎度假,实际上是八旗军的实战考核+蒙古王公的联谊震慑会。郎世宁所绘《乾隆大阅图》里,甲胄鲜明、队列森严,那是大清王朝最后一次辉煌的军事自信。

所以中国古代的阅兵,从来都不只是“走个过场”。它是军事演练,是政治秀场,是外交牌,更是一个帝国王朝气质最硬的展现:从周朝的肃穆,到汉唐的磅礴大气,到两宋的军备革新,到明清的威仪,再到如今新中国的昂扬,每一场阅兵,都是一个时代精气神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