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被“纸箱难倒”的智驾,如何解题

三年脱手开,五年闭眼开,十年随心开,正当智能驾驶热火朝天期待早日干掉方向盘的时候,一个50厘米的纸箱,竟然成为最大的拦路

三年脱手开,五年闭眼开,十年随心开,正当智能驾驶热火朝天期待早日干掉方向盘的时候,一个50厘米的纸箱,竟然成为最大的拦路虎。

高速上有纸箱,人眼扫一眼就知道要避让,但机器得靠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还得提前“学过这是纸箱”才能识别,要是没标注过,就可能“视而不见”。

在这背后是一个只有内行人才知道的“反常识”,普通人认为简单的事情,对机器来说可能极其复杂;而普通人觉得复杂的动态场景,机器反而可能处理得更好。

这种静止物体是最麻烦的。对于机器来说,如果把路牌、天桥阴影都当成障碍急刹,会频繁“幽灵刹车”;若忽略太多,又可能漏检掉落的石头。

这不是个案,连国标都盯上了这个难题:9月17日工信部发布的L2强制国标征求意见稿,特意把“50CM纸箱探测响应”列为最难场景,目前能通过的车企没几家,纯视觉方案更是束手无策。

这些反常识的痛点,倒逼行业抓紧找解法。靠多传感器融合补感知漏洞,或者,靠收集极端案例(Corner Case)补模型空白——赛恩领动推出了5R卫星架构4D雷达,正好踩中了这两个关键点。

10月30日,赛恩领动厦门工厂开工即量产,这家成立4年的企业,投产全新5R卫星架构4D雷达。

01. 破局

赛恩领动创始人李旭阳非常年轻,1988年生人,在德国求学工作13年。第一感觉就是精干,头发抓得清爽,眼镜背后的目光很有力量。

面对采访问题不敷衍,还有意识地给出思考逻辑。很有意思的是,面对媒体,他很擅长“反客为主”,把问题像乒乓球一样打给记者,看看对方怎么看、怎么说,彼此过招。

他是德国留学归来的雷达老兵,在博世干了多年,亲手搞过好几代汽车雷达。那时候他就发现,传统雷达看不清静态物,想推4D技术。

问题来了,博世当时靠L2雷达产品赚得盆满钵满,鲜有自我革新动力;而且当时智驾到底是不是真实消费需求依然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共识,只有中国市场一枝独秀,这让目标全球的博世陷入了“创新者窘境”。对,就和柯达为了保护胶卷销量,封锁了数码相机;Intel明明能更快推产品,却偏偏要挤牙膏压节奏一样。

2021年,李旭阳干脆辞职创业,恰好踩在特斯拉宣布‘停用毫米波雷达、仅依赖视觉系统’的节点。当时行业因特斯拉的选择,对雷达的价值产生争议。

不过,李旭阳倒很是笃定,他判断智驾的安全需求一定会推动感知冗余的回归。如今,工信部国标聚焦“纸箱探测”、车企急需感知冗余。

如他所料,车企开始抓紧“补课”。

传统雷达有先天不足,点云太稀疏,就像用模糊的网格看世界,难把目标看清、看远、看准。

赛恩领动推出的5R卫星架构4D雷达由前中卫星4D成像雷达(下称“前中雷达”)+4颗角卫星4D雷达(下称“角雷达”)组成,前中雷达用8发8收天线,能探测到400米外的目标;角雷达精准测高,连路面窨井盖和天桥路牌都能分清。

赛恩领动构建了一整套,将硬件、软件相结合,通过架构、数据、AI的整合能力,实现了看得远、看得清、看得懂,达到了真正的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已在2024款中国产Model 3/Y等车型中重新启用毫米波雷达,以“视觉+雷达”融合方案弥补纯视觉在复杂场景的不足,而海外车型暂未大规模跟进。

02. 远见

赛恩领动的远见,在于跳出了行业参数内卷,而是盯着安全这样的核心痛点,解决真问题。相比之下,人类会有常见的思维误区,习惯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这就是管窥效应。

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得想办法落地才行。目前赛恩领动的4D雷达已在10款车型上量产,截至目前累计下线20万颗。

回溯过往,蔚来是赛恩领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先生。

当初别的车企都认大牌供应商,蔚来却敢用这家初创公司的技术,还把它的4D成像雷达作为全系标配。小米也跟着投了钱。

这种合作是双向成就:车企靠4D雷达提升智驾安全口碑,赛恩领动则靠量产订单验证技术,就像中国汽车产业链帮助特斯拉走出了“产量和品质的爬坡地狱”,特斯拉也帮助这些企业成长为一个又一个小巨头,中国收获了整个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产业链,造福了更多车企,新技术跨过“从实验室到装车”的坎。

整车厂给机会、供应商出方案,这种协同比单一企业的技术炫技更有价值。

李旭阳的清醒,还体现在不跟风拼低价上。有车企找他要2-4发的低价雷达凑数,他直接拒绝:“凑数的雷达解决不了安全问题,没意义。” 他要做的是“人有我优、人无我有”,别人解决不了雾天感知,他的雷达能穿透雾气;别人分不清静止物,他靠AI+多维度感知精准分类。

这并不容易,考验的是战略定力,面对车企给到的凑数低价需求,有拒绝的能力和勇气。不在没有长远场景的地方多浪费精力。

从博世老兵到科创龙头,赛恩领动的故事,其实是中国智驾产业链的一个缩影。不再是单点技术突破,转为硬件+软件+整车厂的系统协同。

这条路难走,但走对了就是下一个十年的机会,不仅是赛恩领动的机会,更是整个中国智驾从跟跑到领跑的机会。

03. 前瞻技术小贴士

赛恩领动推出了5R卫星架构4D雷达由前中卫星4D成像雷达+4颗角卫星4D雷达组成,前中雷达用8发8收天线,能探测到400米外的目标;角雷达精准测高,连路面窨井盖和天桥路牌都能分清。

同时,它体系化的整合能力很强,通过架构+数据+AI的硬件软件结合,织密了一张网。

从排兵布阵上看,这种架构让雷达站得更高,自然能覆盖更广的范围、看得更远;同时,雷达反馈的感知数据量,比传统雷达多了几倍,信息量直接甩开同类产品。点云数量变多、分辨率变好、探测距离延伸到400米,看得清、看得远。

这种专业分工可以有效降本,角雷达专注于感知,对于中高端车型,可以将数据传递至域控制器;对于平价车型,数据可以集中于前中雷达。

同时,数据传递非常高效,这给车辆判断留出了更充足的时间。这对于高速行驶中的车辆来说,至关重要。

根据赛恩领动透露,下一代雷达性能要再翻倍,看得更远更清,但成本要降30%。这刚好戳中行业痛点。安全,不该是豪车的专属,用时髦的话来说,叫智驾平权。

再叠加上AI能力,赛恩领动在软件方面,上马了SAINet端到端模型,它像智能学习机,遇到没标注过的异形障碍(比如高速上掉落的床垫),不用工程师重新编程,模型能自主学习特征;还有SAIL-Hyper Loop数据闭环,就像错题本,自动收集天桥阴影里的石头这类极端案例,让雷达识别能力越用越强。

以前机器没见过就不认的场景,如今可以通过数据迭代覆盖,由此实现了真正的智能。

作者 | 李皙寅·花生

编辑 | 黑松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