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鸿蒙审核“劝退”指南?不,这是“精品”通关秘籍!

随着HarmonyOS 5设备数飙升至2300万,鸿蒙6的正式发布,超800万开发者扛着“锄头”加速涌入。尤其在(鸿蒙应

随着HarmonyOS 5设备数飙升至2300万,鸿蒙6的正式发布,超800万开发者扛着“锄头”加速涌入。尤其在(鸿蒙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2025)的巨额投入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围绕创意与价值的“淘金热”开始了。

但随着开发者数量的增加,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或许是“未充分理解规则”,提交的应用质量参差不齐。于是,鸿蒙的“守门人”——审核团队,开始行动起来了。

近来,一些应用在审核中被“驳回”的情况,让部分开发者对审核标准产生了“不够透明”的误解,认为审核标准像个“黑箱”。然而,当我们深入审视这些具体的案例便会发现,鸿蒙的“严格”并非刻意设障,而是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正确事情,也是一种对生态长期价值必要的坚持。

我们来看看鸿蒙到底在拒绝什么:

首先,是“体验不完整”或“功能单一”的应用。说白了,就是你不能只用一个H5网页套个壳就交上来。用户期待的是一个完整的App,而不是一个藏在图标里的“浏览器书签”。比如那些只有信息罗列、没有实质交互的应用,自然会“卡关”。

其次,是“重复/相似提交”。这是重灾区。比如,有开发者一口气提交了几十个功能雷同的节日倒计时,或者把“动物识别”拆成“识别猫”、“识别狗”等N个应用。这不叫创新,这叫“堆量”。鸿蒙的激励金是为创意准备的,不是为“复制粘贴”买单。

还有一类是“缺乏实用价值”或“与市场现有应用雷同”的。比如,应用市场里已经有1万个“敲木鱼”App了,你再提交第10001个,除非有颠覆性创新,否则意义何在?包括那些和系统自带功能(如手电筒、计算器)高度重叠的应用,鸿蒙也不再鼓励。

《应用审核指南》截图

鸿蒙的逻辑很简单:它不希望真正的好创意,被这些“流水线”产品淹没。

想象一下,如果审核放水,应用商店里充斥着功能重复、体验简陋的“马甲”应用。那么,用户想找一个好应用,就像“大海捞针”;而那些用心打磨产品的独立开发者,他们的“小而美”作品,可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这才是鸿蒙“严格”的真正目的:它是在用高标准,守护生态的“水土质量”。

鸿蒙并非要设置障碍,而是为开发者划出清晰的“航道”。通过公开审核标准、解析典型案例,甚至提供自助检测工具,鸿蒙在努力把“黑箱”变成“透明的指南”,帮助开发者少走弯路。

毕竟,一个健康的生态,需要的是“繁荣”,而不是“泛滥”。

总结:

随着微信、抖音、支付宝等头部应用在鸿蒙上玩出“碰一碰”、“圈选搜图”等差异化体验,鸿蒙生态已经过了“有就行”的初级阶段,正在迈向“用得爽”的品质阶段。

鸿蒙的这份“严格”,其实是对用户时间和体验的尊重,也是对那些“用心创造价值”的开发者的最大保护。它在传递一个信号:鸿蒙欢迎“淘金者”,但更欢迎“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