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二胎的发小选家用MPV快一个月了,他的要求特别明确:预算卡在30万左右,得是新能源,空间得够用,最好别像传统MPV那样开着笨重。前阵子魏牌高山7上市,28.58万的定价加上预售20小时5576台的成绩,一下就勾起了我们的兴趣。带着“这个价位能有多少真东西”的疑问,我们预约了试驾,从市区通勤到郊区露营路段跑了一整天,算是把这台车摸了个透。
外观:东方美学不浮夸,家用商务都能hold住说实话,以前看有些MPV总觉得要么太商务像“司机车”,要么刻意堆运动元素显得突兀,但高山(品技术)7的外观算是踩在了家用车的审美点上。它延续了家族的东方自然美学,整体看着大气却不臃肿,偶尔带客户也不会掉面子。



前脸的设计很有辨识度,24条瀑布式格栅据说借鉴了24节气文化,细密的镀铬条垂下来,阳光下看着特别有层次感,不像有些车型的大格栅那么生硬。搭配的星河流光大灯很有细节,透镜里能看出层峦叠嶂的效果,晚上点亮后亮度足够,铺路效果也挺均匀。车头特意做了26°的倾角,销售说这是为了优化风阻和高速噪音,后来跑高速时确实感觉风噪控制得不错,不会有那种“呼呼”的杂音。
车身侧面是典型的MPV造型,线条平直得很规整,看着就很有安全感。车窗边框和侧裙的镀铬饰条算是点睛之笔,提升了不少精致感。车长5050毫米,比家族里的高山(用车口碑)9短了20毫米,但比例协调得很好,不会显得局促。我们试驾的是专属的远山灰配色,阳光下能看出细微的金属光泽,路上开着不容易和别人“撞衫”,发小这种怕俗气的人还挺满意。值得一提的是隐藏式滑轨的电动门,开门关门都很顺滑,还不影响侧面线条的流畅性,比外露滑轨的设计显高级。
车尾的贯穿式LED尾灯是亮点,设计灵感来自竹林的光影变化,晚上点亮后层次感很强,和其他MPV的条带灯比起来辨识度很高。后包围做得很简约,没有多余的装饰,装卸行李时不用担心磕碰,这点对经常带娃出门的家庭来说挺实用。整体看下来,这台车的外观属于“耐看型”,没有特别张扬的设计,但越看越觉得符合家用车的定位。
内饰:科技感足还抗造,细节戳中带娃家庭打开车门,最先注意到的就是那块“五屏联动”的屏幕组合——12.3英寸仪表屏、双15.6英寸中控和副驾娱乐屏,再加上26英寸的AR-HUD抬头显示,科技感一下就拉满了。之前坐过朋友的老款MPV,那种小屏幕加一堆机械按键的设计,和这个比确实差了不少。


我特意凑过去看了屏幕细节,视角经过专门调校,下视角22.4度、横向视角56.3度,开车时不用低头太多就能看清信息,对驾驶安全挺友好。车机是基于高通骁龙8295芯片做的,操作起来很流畅,点图标、切歌几乎没有延迟,比我之前试驾过的某些自主品牌MPV的车机反应快多了。最实用的是支持HiCar、CarLink、CarPlay三个平台的手机互联,不管用华为、苹果还是其他品牌手机,都能轻松连接,不用迁就车机系统。
内饰用料很实在,仪表台用了软质材料包覆,搭配木纹装饰,摸上去温润细腻,没有廉价的塑料感。提供的三种配色里,发小最中意云朵白,棕色仪表板搭配白色座椅,看着特别清爽。座椅面料是抗污抗菌的特殊材质,销售当场拿水泼上去演示,水珠直接滚落,这点太戳带娃家庭了——毕竟孩子在车上吃零食、喝饮料,弄脏座椅是常有的事,容易清洁真能省不少心。

配置上能看出是真心为家庭用户考虑的。第二排标配NAPPA真皮座椅,通风、加热功能都有,冬天夏天都舒服,还能选装带按摩的零重力座椅,长途出行时放倒座椅就能放松,对经常带老人出门的家庭很友好。后排的17.3英寸吸顶娱乐屏配合23扬声器音响,简直是哄娃神器,试驾时放了部动画,音质和画质都不错,能让孩子安静好一阵子。

最让人惊喜的是那个12.5L的智能冷暖冰箱,支持0-50℃温度调节,上下双层设计,前后排乘客都能轻松拿到。夏天放几瓶可乐,冬天热个牛奶,实用性拉满,而且车辆熄火后还能延时保温24小时,周末露营带点需要保冷的食材也没问题。中控台下方保留了部分实体按键,空调、音量这些常用功能不用频繁点屏幕,开车时操作更方便,这点比全触控设计贴心多了。
空间:二三排共轨是王牌,第三排不憋屈空间绝对是高山7的核心优势,毕竟买MPV的家庭,最看重的就是这点。它的车身“得房率”达到61.1%,5050毫米的车长里挤出了3468毫米的车内有效空间,乘员舱尺寸更是达到2867毫米,光看数据就很亮眼。
最关键的是二三排共轨设计,1.84米的超长轨道让座椅能灵活滑动,轻松在大四座和七座模式之间切换。平时一家三口出行,把第二排座椅往后调,腿部空间能从1091毫米扩展到1165毫米,跷二郎腿完全没问题;要是带老人孩子全家出游,调整座椅后第三排也不会挤。发小身高182厘米,坐进第三排后,腿部空间有1285毫米,坐垫纵深512毫米,靠背角度还能调,完全没有传统MPV第三排“小板凳”的憋屈感,他说就算长途坐两三个小时也不会累。


纯平地板太重要了,中间乘客不用把脚架起来,来回走动也方便,照顾后排的孩子时不用跨来跨去。二三排都有侧窗遮阳帘,夏天能挡住刺眼的阳光,孩子在后排睡觉也不会被晒醒。后排车门配了双层踏板和长扶手,老人小孩上下车很方便,不用费力抬腿,这点对家里有老人的家庭特别实用。

后备厢空间灵活性很高,容积能在233-1725升之间变换。七人满座时,能轻松放下4个标准行李箱,再塞几个背包也没问题,满足多孩家庭短途出行需求绰绰有余。要是周末去露营,把第三排座椅放倒,能直接塞进婴儿车、帐篷、烧烤架这些大件装备,甚至能放下孩子的小自行车,这点比很多只能满足日常代步的MPV实用多了。
动力与操控:5.7秒破百还灵活,四驱是惊喜本来以为这么大的MPV,动力只要够用就行,没想到高山7的表现还挺让人意外。它搭载的是长城自研的Hi4性能版四驱电混系统,系统最大功率337kW,零百加速成绩5.7秒,这个数据在同价位MPV里算是很能打的了,比很多燃油MPV强不少。
实际开起来,动力输出特别平顺,纯电模式下几乎没有噪音,跟开电动车没区别,孩子在后排睡觉也不会被吵醒。切换到混动模式,加速时动力随叫随到,高速超车时深踩油门,推背感很明显,完全不会有“肉”的感觉。最让人惊喜的是四驱系统,在郊区的泥泞路段试了一下,动力分配很智能,车辆稳定性很好,不像两驱MPV那样容易打滑,雨天雪天开着应该更安心。



续航表现也打消了我们的顾虑。WLTC工况纯电续航172公里,发小说他每天上下班来回才30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就行,基本不用加油,能省不少钱。综合续航达到945公里,就算周末全家去周边城市自驾游,也不用频繁找加油站或充电桩,省去了很多麻烦。充电速度也不错,30%-80%快充只要26分钟,平时去商场逛街顺便充个电,很快就能补满。

操控性是这台车最颠覆认知的地方。传统MPV总给人“笨重大船”的感觉,但高山7的转弯半径只有5.6米,这得益于34.6°的较大转向角和灵动转向功能。在小区狭窄的道路上掉头,一把就能过,不用来回倒腾,发小这种刚开惯轿车的人也能轻松驾驭。底盘采用全铝五连杆悬架,搭配液压衬套,过减速带时能很好地过滤颠簸,坐在后排不会有明显的颠簸感;过弯时侧倾控制得也不错,不会让人觉得晃得难受。不过底盘调校偏舒适,快速过弯时支撑性一般,好在家用MPV也很少会激烈驾驶。
智能与安全:激光雷达标配,安全感拉满智能辅助配置方面,高山7的诚意很足。搭载的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系统,居然标配了激光雷达硬件,能支持高速与城市NOA功能,这在30万内的MPV里可不常见。试驾时试了高速NOA,能自动跟车、变道,遇到加塞也能及时反应,长途开车能省不少力;城市道路里,跟车、避让行人的表现也很稳健,对新手司机很友好。


辅助泊车功能特别实用,能适配200多种车位类型,识别成功率达到96%。在商场的狭窄停车场试了一下,不用自己动手,车辆就能精准停进车位,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更贴心的是,上市权益里包含价值26000元的城市NOA与高速NOA功能终身免费服务,不用额外花钱就能长期使用,降低了后续成本。

安全配置更是让家庭用户放心。车身采用81.96%的高强度钢,A柱与B柱用了2000MPa的超高强度钢,这种钢材强度很高,碰撞时能有效保护乘员舱安全。配备的3107毫米超长侧气帘,支持6秒保压功能,前后排乘客都能得到全面的侧面防护。
电池安全做得也很到位,提前满足了2026年新国标要求,还获得了“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高分认证,从设计上降低了电池风险,这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太重要了。除此之外,胎压监测、车身稳定控制、主动刹车等基础安全配置也都齐全,进一步提升了出行安全性。
不过有一说一,智能辅助功能在极端天气下,识别精度会略有下降,希望后续能通过OTA升级优化。另外,虽然基础安全配置齐全,但自适应巡航需要选装,要是能标配就更好了。
试驾总结:30万内家用MPV的务实之选一整天试驾下来,魏牌高山7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务实”。它没有堆砌华而不实的配置,而是精准抓住了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灵活的空间、够用的动力、贴心的细节和可靠的安全。28.58万的定价,配合现金膨胀、置换补贴等上市权益,把购车门槛拉到了30万以内,性价比很突出。
当然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没有标配空气悬架,路过连续颠簸路段时,底盘过滤不够细腻;第二排座椅腿托角度还有提升空间,长时间乘坐的舒适性能再加强一些。但这些不足放在这个价位和产品力面前,影响并不算大。

在30万内的MPV市场里,能把空间灵活性、动力平顺性、智能配置和安全性做得这么均衡的车型并不多。魏牌高山7的出现,确实填补了这个价位新能源家用MPV的空白。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要一台能满足全家出行需求的MPV,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那这台车值得列入考虑清单。
建议有兴趣的朋友还是去4S店亲自试驾体验一下,毕竟空间感受、驾驶质感这些东西,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合不合适。就像发小试驾完说的:“这台车可能没有那么多惊艳的黑科技,但每一处设计都踩在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