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远景科技的老板张雷开了场不对外的闭门会,没提销量,也没聊补贴,而是说了一件要紧的事,未来的风机得自己动脑子,第二天他们在风能展上推出了个新东西,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这机器不光发电,还能看天气,算电价,自己调功率,以前风机是笨重的大家伙,现在它能算账,会琢磨。

行业里不少人还在比谁装的风机多,谁拿的补贴多,张雷却直接说,装再多也没用,关键得会算,同样的储能电站,有人用AI在电价高的时候卖电,赚得不少,有人只会守着设备,连电费都收不回来,问题不在机器少,而在人跟不上,电价像股票一样上下跳,风和太阳又不按规矩来,老办法根本压不住。

张雷说,能源用的AI和手机里的聊天机器人根本不是一回事,通用大模型可能胡说八道,说月亮上建风电场,但能源AI得按物理规律来,远景做的这个模型,用的是图神经网络和时空Transformer,天天盯着真实数据,风速、电价、电网结构、设备震动,一样不落,它能在云端、边缘端、设备端之间来回跑,每分钟调整上千次,这不是为了好看,是真把AI拴在了工程的实际问题上。

这场变革其实是产业规则在重新洗牌,过去看的是装了多少兆瓦,以后看的是一台设备每天能做出多少实际决策,远景在内蒙古赤峰建了个零碳产业园,三百多台风机、光伏板、电解槽和储能电池天天在干活,生成的数据全拿去喂AI,不是做样子,是真刀真枪地练,模型一旦练成了,复制起来几乎不用花钱,小公司直接买服务,大公司可以定制升级,整个行业的权力分布就这么悄悄变了。

张雷说得很直接,美国的AI算法确实强,但他们没遇上像中国这样又大又乱又复杂的新能源系统,风机、光伏、电网、储能全搅在一起,变化快,调度难,这种环境恰恰让AI能真刀真枪地练,远景的突破不是靠技术有多领先,是靠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真实问题一点点逼出来的,我们不是在追,是让现实推着AI往前走。

日本当年光伏技术确实强,可光有技术没市场机制,也没把系统串起来,最后被中国靠规模、成本、AI给赶超了,今天新能源这摊事,历史可能再演一遍,谁能叫设备自己算清楚账、自己赚到钱,谁就能定价格、定规矩、甚至定金融玩法,中国正从世界工厂慢慢变成系统的大脑。
远景不是最早说AI的,但它是少数真把大模型装进风机里的,每个风机不再只是发电的机器,它能交易,能学习,能自己变,新能源的下半场,比的不是装多少,是谁更懂系统,谁更能算明白账,这场改变,已经悄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