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一年前告诉我,我能拿到雅思7.5分,我大概率会觉得你读取了我数据库里的错误参数。作为一名习惯了与机器和代码打交道的自动化工程师,我的世界是由逻辑和精确性构成的。而英语,尤其是雅思,在我看来是充满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

萌生考雅思的念头,源于一次职业发展的深入沟通和思考。我所在领域的技术迭代日新月异,而最前沿的文献、技术论坛和国际会议,几乎全部以英语为通用语言。我发现自己被困在了技术茧房里,只能通过滞后的翻译资料获取信息,与全球同行的直接交流更是障碍重重。我意识到,如果无法突破这道语言壁垒,我的职业天花板将清晰可见,且触手可及。
我的初始备考状态,可以说是毫无逻辑和思路。我迷信过“15天速成宝典”,也囤积过几个G的电子资料,结果就像用一堆不兼容的零件强行组装一台机器,除了发出过载的噪音外,毫无产出。最让我崩溃的是写作,我的逻辑链条在中文思维里坚不可摧,一旦翻译成英文,在考官眼里就变成了漏洞百出的豆腐渣工程。
转机发生在我决定推倒重建之后。我放弃了那些华而不实的攻略,开始像对待一个技术项目一样对待雅思备考。我在一个网络上物色了很久,最后选择了暴躁鸭。这个机构并没有给我什么万能模板,而是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帮我完成了底层代码的重写。

拆解了我的问题:听力抓不住信号词,像传感器失灵;阅读无法把握文章结构,如同看不懂电路图;口语则是典型的工程师式回答,虽说准确,但枯燥得让人想关机重启。
考试那天,我仿佛不是去参加一场考试,而是去做一次系统交付,或者说是系统升级。整个过程异常流畅,尤其是在写作部分,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应试,而是在我本身的岗位上写一份简洁的工作备忘录。
成绩单上那个耀眼的7.5分,于我而言,不只是一张语言证书。它是我成功将自己从一个单语言系统升级为兼容性更强平台的证明。现在,我依然在啃着最新的英文技术白皮书,但心态已截然不同。我想对每一个觉得自己专业与英语无关的技术宅说:不要把你的专业视为障碍,它是你攻克语言难关时,最独特的武器。 备考雅思,本质上是一次思维模式的升级,一旦你完成了这次系统重构,你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正在等待你的接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