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西洋夕下......

这几年西方世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法国一年不到花了三个总理,街头动不动就黄马甲抗议,德国工厂接二连三停工减产,美国硅谷

这几年西方世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法国一年不到花了三个总理,街头动不动就黄马甲抗议,德国工厂接二连三停工减产,美国硅谷的科技巨头们一边裁员一边喊危机。更有意思的是,2024 年欧洲议会选举里,那些主张 "少点移民、多点本土就业" 的极右翼政党集体崛起,法国国民联盟得票率超过 31%,德国选择党首次当上地方行政长官。

与此同时,咱们这边却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2025 年初的数据显示,中国在 AI 顶刊论文发表数量上首次超越美国。这种此消彼长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咱们就从制造业、科技产业、金融业三个维度,再加上绕不开的移民问题,聊聊西方世界的 "衰落困境"。

一、制造业:从 "世界工厂" 到空心化陷阱

要说西方衰落的起点,制造业空心化绝对是绕不开的坎。

德国作为欧洲制造业的 "发动机",2024 年 GDP 同比下降 0.2%,连续第二年负增长,2025 年预计增速也只有可怜的 0.3%。要知道德国汽车产业占 GDP 的 10%,但这几年本土工厂纷纷外迁,大众、宝马在东欧和中国的产能不断扩大,留在德国的生产线却在裁员。5月德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出现恶化,从4月的-2.4下降至-8.6。

美国更典型,上世纪 50 年代制造业占 GDP 比重超过 30%,现在只剩下 8% 左右。铁锈地带的工人一辈子靠工厂吃饭,结果工厂说关就关,年轻人要么失业在家,要么只能去服务业打零工。2024 年美国经济虽然增速 2.8% 看起来不错,但主要靠金融和服务业撑着,普通工人的工资十年没怎么涨。

问题出在哪?简单说就是 "嫌贫爱富"。资本总是追求更高利润,把高污染、高人力成本的工厂搬到发展中国家,本土只留研发和总部。短期内看利润上去了,但长期下来,产业工人失业、技术传承断裂,整个国家的工业根基就虚了。疫情期间西方各国连口罩、呼吸机都造不出来,就是最尴尬的证明。

二、科技产业:创新力去哪儿了?

有人说制造业不行了没关系,西方科技不是还领先吗?但数据告诉我们,情况正在变化。

欧洲科技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只有 6.8%,虽然比前些年的 6.3% 略有上升,但跟美国的 20 万亿美元科技市值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更要命的是,欧洲新创公司宁愿去美国上市,2015 年后成立的欧洲科技公司里,36% 选择在美国交易所挂牌,因为欧洲资本市场根本养不起独角兽。

在最关键的人工智能领域,西方的优势正在被蚕食。2025 年数据显示,中国 AI 论文发表量首次超越美国,北京大学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高校 AI 成果榜首。十年前中国 AI 论文数量只是美国的零头,现在不仅总量反超,在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已经形成竞争优势。

为啥会这样?欧洲太注重 "合规" 却忘了 "突破",一个科技产品从构思到上市要过无数审批;美国虽然创新力强,但资本更爱搞金融游戏,2021 年美国科技公司市值增长 6 万亿美元,真正投到硬科技研发的比例却在下降。当中国在芯片、新能源领域持续加码时,西方不少科技巨头却在忙着回购股票推高股价。

三、金融业:虚火太旺烧出危机

制造业外流、科技增长乏力,西方经济只好靠金融业 "续命",但这恰恰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美国金融业占 GDP 比重超过 20%,听起来很厉害,但这个数字背后是实体经济的失血。硅谷银行 2023 年倒闭的闹剧还历历在目,本质就是银行把储户的钱拿去炒债券、搞风险投资,一旦市场波动就立马崩盘。2024 年英国《金融时报》测算,美国新政府的关税政策和金融操作,可能让 2026 年全球经济产出减少 1.3%。

欧洲的情况更糟,欧元区 2024 年经济增速只有 0.9%,2025 年预计也才 1%。一边是德国工业贷款利率飙升,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升级设备;另一边是伦敦金融城的投行们拿着高薪做着跨国资本游戏。这种 "金融热、实体冷" 的畸形结构,就像人光靠输液维持生命,没了造血功能迟早出问题。

最讽刺的是,西方天天喊着 "去风险",结果把自己搞成了最大的风险源。美联储一加息,全球资本跟着动荡;欧洲央行印钞救市,老百姓却要承受通胀之苦。2024 年欧元区通胀率虽然有所下降,但能源和食品价格依然高企,普通家庭每月开支比三年前增加了近三成。

四、移民困局:福利透支与社会分裂

产业问题还没解决,移民又成了压垮骆驼的新稻草。

欧洲议会 2024 年选举中,极右翼 "身份与民主" 党团席位增加 9 席,法国国民联盟得票率第一。为啥这些排外政党越来越受欢迎?看看数据就知道:匈牙利的家庭福利支出占 GDP 的 4.5%,在欧盟排名第五,但大量移民的涌入让福利系统不堪重负。德国选择党能获得 18% 的支持率,很大程度是因为民众不满移民占用了教育、医疗资源。

但这里有个悖论:一方面,西方需要移民填补劳动力缺口,德国制造业缺工率高达 15%;另一方面,移民 integration 问题没解决,导致文化冲突和就业竞争。法国 2024 年通过的移民法案,甚至规定 "外国人不得享受某些社会福利",这种政策本身就说明问题有多棘手。

更深远的影响是社会分裂。在德国萨克森州,支持移民的和反对移民的民众几乎分成两个阵营;法国的郊区移民聚集区和市中心的富人区,简直像两个世界。这种分裂让政府很难推行长期政策,不是被左翼骂 "种族歧视",就是被右翼批 "卖国求荣",最后只能在摇摆中错失改革时机。

制造业空心化暴露了资本短视的恶果,科技停滞反映了创新机制的老化,金融虚火显示了经济结构的失衡,移民问题则凸显了多元社会的治理难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让西方陷入了 "想改革怕动荡,不改革更危险" 的两难。

反观咱们中国,正是靠着制造业升级、科技自主创新、金融服务实体、合理的移民政策,才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西方世界如今的困境,或许正是给我们的警示:唯有不断改革、持续创新、兼顾效率与公平,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