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乌合之众》:你在別人口中的好与坏,只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系……

《乌合之众》:你在別人口中的好与坏,只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系,对他们有利,就会夸你、抬举你,反之,他们就会批评你、打压你,甚

《乌合之众》:你在別人口中的好与坏,只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系,对他们有利,就会夸你、抬举你,反之,他们就会批评你、打压你,甚至诋毀你。

成年人的世界里,评价从来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把算盘。你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对你笑脸相迎的人,未必真心欣赏你;对你恶语相向的人,也未必真的讨厌你。一切的好坏评判,不过是利益权衡后的结果。

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群体永远不渴求真理,他们只会远离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

人们口中的“好”与“坏”,往往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需求。你能帮到他,你就是“靠谱”“厚道”;你挡了他的路,你就是“自私”“不懂事”。人性如此,无关善恶,只是本能。

职场上尤其明显。你埋头苦干时,领导夸你踏实;可当你要求加薪时,他可能立刻换一副面孔,说你“斤斤计较”。同事和你称兄道弟,可一旦涉及晋升名额,曾经的“兄弟情”可能瞬间变成背后的闲言碎语。不是人心善变,而是利益在驱动他们的态度。

亲戚朋友之间也不例外。你过得比他们好,有些人会酸溜溜地说你“运气好”;你过得不如意,他们又可能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指点”你。他们的评价,不过是借你的境遇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要么找优越感,要么缓解焦虑。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句话戳破了一个真相:别人对你的评价,本质上和他们自己的处境有关,而与你无关。你成功了,有人嫉妒;你失败了,有人轻视。无论你怎么做,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他们的标准永远在变。

既然如此,何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的赞美未必真诚,他们的贬低也未必客观。你只需要清楚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算盘里。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不合算。看透这一点,就不会再为几句闲话耿耿于怀。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早就明白:别人的嘴,决定不了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