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吃饭的时候,饭桌上聊天。
有个女生朋友,最近刚分手,因为彩礼问题。
提起这事儿,她就忿忿不平。
“水哥,你说我要18.8w的彩礼,真的算多吗?”
emmmmmmmm
虽然网络上我骂骂咧咧,但其实私下里,我说话很谨慎的,谁都不得罪。
我斟酌半天:“嗯……这个事儿吧,怎么说呢,其实你往深了想,它不一定就是你看到那么回事儿,实际上,你得辩证地看待,换一个角度,你懂我意思吧。”
主打一个唠嗑半小时,毫无信息量,纯废话文学。
我不能说“十八万八?这也太多了!”,说了,她就会开始跟我一点一点地掰扯,从家庭到婚姻到生育再到当地风俗,给我讲一番大道理,最后论证一点儿都不多,我肯定辩不过她。
我也不能说“十八万八?一点儿也不多”,在场的男性朋友可能会群起而攻之,说我屁股坐歪了,简直就是男人的耻辱,败类。
我更不能说一言不发一问三不知,人家会说你这么大个情感博主,连这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你还是别干了。
……
情况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我得说点儿什么让人家知道我说了,但是又不能让人家知道,我具体说了什么。
只能说一些噱头十足但空无一物的废话。

在中文互联网上,彩礼是个非常神奇的话题。
看上去好像是钱的问题,但远远不止那么简单。的禁忌。
这个话题,我以前聊过,被骂的老惨了,索性后来就不提了。
就好比这个朋友问我“18w8算多吗?”
这种问题没法回答,因为怎么答都是错。
如果这真的只是一笔买卖,反倒好了。
钱货两讫,清清楚楚,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儿,觉得不值就不花,这也是世间大部分买卖的模样。
但一涉及到彩礼,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就是“你要用一笔钱来证明一些东西”。
或者证明你爱对方的决心,或者证明你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或者证明你愿意为对方在婚姻里天然的牺牲兜底。
在男的眼里这是实打实的小二十万,可以用来买车买房的二十万。
但放在结婚前的语境里,它可能就变成了“我只是要你一个态度”。
当钱变成了态度,那钱本身的多少,就很容易被模糊了。
它不再是一套房的首付,或者一辆不错的车,而是实现某种情绪价值的工具。
但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要用这笔钱,去为一些尚未发生的事情,提前支付代价。
而在当下这个时代,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很多女生比较疑惑的一个点是:
既然男的跟谁结婚,都要给彩礼,为什么就不能给我呢?
尤其是那些恋爱谈了很久的,最后却因为对方不愿意给彩礼谈崩的。
你给别人也是给,别人还是个陌生人,你给我也是给,我们俩都谈了这么久,那为什么不愿意?
好多人不懂一个道理,彩礼这东西,从来都不是你要来的,而是对方心甘情愿给的。
这个东西一不是法律规定,二不算商品买卖,不具备任何强制性。
你要告诉他,这个彩礼你必须给,那人家就想了,凭什么啊?我就不给怎么着?大不了不结了呗?
说到底,这个事儿,心甘情愿是前提。
你得让人家觉得,我娶了这么好一个媳妇儿,又爱我性格又好,看见她我就高兴,什么彩礼不彩礼的,要啥我都给,我们俩将来在一块儿,这日子肯定能过得很好。
那别说彩礼了,他把命给你都行。
这是要彩礼的正确姿势。
但你现在用一种强买强卖一样的姿态,那他肯定就不乐意了。
什么“一定得18w8”,这压根儿就不是多少的问题。
这属于违背个人意志的问题。

所以,与其针锋相对地跟对象讨论彩礼问题,倒不如想想,怎么让他心甘情愿地给。
这个时候,又会有人说了,怎么可能会有人心甘情愿呢?不都是逼得没办法了才给吗?
很简单,千金难买爷高兴。
两个人结婚,是要成为一家人的。
你把他当一家人,你让他知道你把他当一家人,然后他也把你当一家人。
都一家人了,就不说两家话了。
什么彩礼不彩礼的,你的就是我的,你要这个彩礼,我给,要什么都给。
这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只是,比较讽刺的是,现在婚姻的可信度,太低了。
大部分人,已经不太相信夫妻作为一家人的保证了,你是你我是我,大家哪怕在一个锅里吃饭,那也是你吃你的我吃我的。
所以婚前的这种拉扯,破裂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彩礼的事儿,看着是钱的事儿,归根结底,还是信任问题。
不信任这个即将和自己结婚的人,不信任对方能扮演好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不信任有了这段关系就会有一个真心爱自己的人。
所以一方拼命想要钱来给自己安全感,另一方拼命想保护自己的钱免得最后人财两空。
好像都没错。
但好像,又都错了。
钱和爱
多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