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金水区,心理云脑力馆正以“心理学+脑科学+教育”的创新模式,吸引着全国心理咨询师与教育从业者纷至沓来。这座集测评、训练、科研于一体的心理服务机构,凭借近20年专注儿童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的深耕经验,成为教育领域“产学研”融合的标杆案例。
科学测评体系:精准定位心理痛点机构独创的多维度测评工具,涵盖简明症状量表、父母量表及教师量表,从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学习效率等6大维度构建儿童心理画像。以郑州北龙湖店为例,某四年级学生因课堂走神、作业拖延被家长带来测评,系统通过前庭觉功能检测,精准锁定其注意力分散源于感统失调,为后续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这种“测评-诊断-干预”的闭环模式,让心理咨询师看到传统咨询无法量化的心理指标可视化路径。

前来参观的老师们
脑科学干预方案:重构教育效能机构开发的“三商提分训练体系”,将智商(认知灵活性)、情商(情绪调节力)、逆商(抗挫力)融入课程设计。针对专注力不足儿童,系统推荐“多感官交替训练法”,通过视觉追踪游戏与听觉节奏练习,在20分钟内提升大脑信息处理效率;对于逻辑薄弱学生,则采用“结构化问题拆解”工具,将数学题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图。实验数据显示,参与训练的儿童在计划执行、冲突解决等能力上较传统教育群体提升28%,这种可量化、可复制的训练模式,成为教师群体考察的重点。
产学研生态:驱动教育公平心理云脑力馆突破传统机构边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服务网络。线下30个脑力训练馆配备脑电波监测设备,实时反馈大脑活跃度;线上“心理云”平台整合2000+节微课与AI答疑机器人,支持教师随时获取脑科学教学工具。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教联体”合作模式已覆盖全国10余个地市,通过与学校共建心理实验室、培训教师掌握脑科学工具,推动教育公平从资源分配转向能力赋能。正如前来考察的杭州某重点中学心理教师所言:“这里提供的不是单一课程,而是一套可嵌入校本课程的心理教育解决方案。”
在脑科学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心理云脑力馆正以科学化、系统化的创新实践,重新定义心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范式。这场由心理咨询师与教师共同推动的考察热潮,或许预示着中国教育正在向“以心育人”的新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