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9月23日,从中国宁波港解缆起航的“伊斯坦布尔桥” 号商船,这艘2.5万吨的集装箱轮,运载了大约4000个标准集装箱,经过21天的海上航行,于10月13日,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
“伊斯坦布尔桥” 号商船,集装箱内包含服装、储能设备、动力电池等货物,接下来预计将停靠荷兰鹿特丹与德国汉堡卸载货柜,最终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

在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队的支持下,这是中国海轮首次通过途经俄罗斯北极的北海航线向欧洲运送集装箱。北极航道的开辟,对于严重依赖海上运输的中国外贸来说,堪称具有重大的意义。
原本中国海轮走传统的中欧海运航线,一般从中国南部港口出发,沿着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最终抵达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港口,航程需约40天。

而从北极航道,从东部沿海宁波港出发,沿着东海-黄海-对马海峡-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峡-白令海-北冰洋-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巴伦支海-大西洋,最终前往英国费利克斯托港,航程只需约20天左右。
在俄罗斯的帮助下,中国海轮完成了北极航道的“首航”秀,在全球航运界引发了轰动效应,原本外界以为从中国东部沿海走北极航道到欧洲时间会很长。

实践却证明了走北极航道到欧洲,比走印度洋航线一路向西,时间竟然能缩短二分之一,等于极大节约了航运成本,有利于进行贸易的双方利益,从时间、运行成本等方面,属于买卖双方双赢的局面。
从中国东部沿海走北极航道到欧洲,之所以在时间上反倒缩短了,原因是地球是球形的,所以极圈地区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常见麦卡托投影法的地图上看起来那么长,实际上是最短距离,不免让许多有相关地理知识的网友茅塞顿开。

北极航道的战略意义远超过航运层面,在南海局势由于域外势力军事力量的干涉和菲律宾持续挑衅,正面临错综复杂局势,西方海军在试图通过控制马六甲海峡和其他关键海上咽喉要害来准备对东方大国进行近海封锁的备选方案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
现在,俄罗斯主导绝大多数海域的北极航线,无疑就成为中国规避西方控制水域的替代航线,将削弱西方封锁中国贸易的可行性。

但是西方阵营也在积极增加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在俄乌战争风险外溢下,极有可能对北极航运构成潜在的威胁,与俄罗斯争夺北极航道的控制,俄罗斯正在扩大在北极军事力量的部署。
包括核动力破冰船、S-400防空导弹、“堡垒”岸基反舰导弹系统、“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以及能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米格-31K高速截击机等。

防务观察人士包括中国众多军事博主能够想象到的是,随着北极航线的开辟,假以时日,中国的海军和海警力量,大概率也将出现在北极航道上,协助维护俄罗斯北极航道的安全,为往来该海域的全球商船的安全保驾护航。
如同中国海军由驱逐舰、护卫舰和快速战斗支援舰所组成的护航编队,已经连续十七年在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等海域巡航,执行反海盗等任务,保护往来这些海域船只的安全,为全球的海上自由贸易贡献中国的力量。

总而言之,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于中国的海上贸易堪称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表现在能提升贸易效率与降低海运成本,增强海上贸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北极航道开通以后,打破了传统的海洋运输格局,成为亚洲连接欧洲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降低东西方贸易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能推动和促进全球贸易格局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