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成都街头寻味:在巷陌中发现地道川式小吃

成都的韵味,不在宽窄巷子的游客区,而在那些寻常巷陌的小吃摊前。这里的小吃,不追求精致摆盘,但要的是那股子“烟火气”。清晨

成都的韵味,不在宽窄巷子的游客区,而在那些寻常巷陌的小吃摊前。这里的小吃,不追求精致摆盘,但要的是那股子“烟火气”。

清晨,一口硕大的铜锅支在巷口,这是正在制作蛋烘糕。老师傅舀一勺面糊,在小平锅上摊开,加入奶油、果酱、肉松等馅料,对折即成。外皮酥脆,内馅香甜,一口一个,是成都人从小吃到大的点心。据说蛋烘糕起源于清代,一个穷书生用鸡蛋和面粉充饥,意外创造了这种小吃。

中午,肥肠粉店前人头攒动。红薯粉现打现煮,配以红烧肥肠、豆芽等,汤红粉白,肥肠软糯。吃时必配锅盔——白面烤制的面饼,中间切开,夹入凉拌三丝或卤肉,外酥内软,与肥肠粉是绝配。

下午茶时分,来碗甜水面最是惬意。手工擀制的粗面条,久煮不烂,拌以复制酱油、芝麻酱、花椒面等,甜中带麻,麻中带香。坐在竹椅矮桌上,慢条斯理地拌着面条,看着街景,这就是成都人所说的“巴适”。

傍晚,糖油果子开始飘香。糯米粉团炸至金黄,裹上红糖、芝麻,外脆内糯,甜而不腻。举着竹签,边走边吃,是逛夜市的标配。

而在深夜里,还有担担面、钟水饺、叶儿粑...成都的小吃,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这些小吃背后,是成都人对生活的理解——不着急,慢慢来;不讲究,但求味。在成都寻味,寻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那些藏在巷陌里的小摊,坚守着传统手艺,用最朴实的味道,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