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5-10-31 )官方媒体《经济观察报》官方网易号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只有简短的4个字:卖不起房!该文的作者为该报记者田国宝。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篇三千六百多字的长文,以三个例子,揭示出来,为什么卖不起房。

文中第一个例子,是一位叫杨清的女士。杨清女士于2019年12月在某个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购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总房款加上税费接近400万元,她和丈夫拿出100多万元的积蓄,加上双方父母各拿出20多万元,又向亲戚、同学、朋友借了近8万元,勉强凑够了首付款。

截至目前,杨清女士的房贷尾款本金还剩230多万元。要想卖房,成交价预计在220万元左右。10月10日下午,杨清为卖房去了一趟银行,又去小区门口的中介门店,弄清情况后,杨清经过计算发现,现在卖掉房子所得的钱,还需要补上十几万,才能弥补上支付贷款的尾款。

文中的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是王斌先生。2025年9月底,王斌先生不打算在他现在所在的城市——某个一线城市的卫星城居住,计划回老家发展,他就计划卖掉现有的房子,向中介咨询后,他发现200多万元购入的房子,目前只能卖到100万元出头,而他贷款的尾款还剩下120万元左右。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他想要卖掉房子,还需要再拿出20万元。

王斌的房子是在2021年初买的二手房,这套97平方米的三居室,原房主买入后一直没有装修,所以王斌买的房子,实际是新房现房。房子总价203万元,中介费、税费及装修费合计为35万元。实际上,王斌购买这套房子共投入近240万元,相当于每平方米的单价接近2.5万元。9月底,王斌将房子委托给中介公司出售。这几年,王斌一共还了30万元房贷,最近,他又提前还了10万元,目前还剩120万元房贷尾款。

文中的第三个例子的主角叫马燕女士。马燕生长在一座三线城市,2019年,她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学所在的省会城市,而是回到家乡准备考公。2021年,马燕和丈夫在这个城市买了一套三居室做婚房。这套房子是次新房,首付款和税费加起来40多万元,贷款100多万元,月供4000多元。当时丈夫已经参加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应付房贷没问题。后来,马燕两口子到丈夫工作地的县城又买了一套房子。

今年上半年,马燕还将市区的房子委托给房产中介公司出售,中介公司的人告诉她,这套房子最多卖80万元。在她的坚持下,房子最终以70万元的价格成交。马燕的这套房子,还剩近90万元的房贷尾款,,想要还清尾款,还需要自掏腰包拿出约20万元。她大概算了一下,这套位于三线城市市区的房子,一共亏损了近60万元。

这篇文章说,今年以来,不少卖房的业主,卖房子的钱,无法覆盖房贷尾款,有一部分业主面临“卖不起房”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