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需要做高压氧吗?医生提醒:越早越好,12小时内效果最佳

安恒远养护说 2024-06-02 10:38:4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更好诠释相关内容,开篇小故事为虚构,无映射,请勿上升到个人,望知悉。

“医生,救救我的丈夫吧!”医院大厅,一名张姓女子在医护人员抬走担架上血淋淋的男人后,声嘶力竭的喊出这句话。

原来,在半小时前,张女士的丈夫在回家途中,专注的拿起手机与妻子通话,没注意红绿灯路口正驶来一台失控车辆,随着周围人的一声声惊呼,两台重重撞到一起。

直接导致驾驶座上的张女士丈夫满身血污,昏迷不醒,周围有好心人拨打了急救电话,手机另一边的张女士也察觉到大事不妙,往丈夫下班常走的路寻去。

一番折腾后,救护车来到了医院,医生检查过后,焦急的对张女士说:“你丈夫是严重颅脑损伤,我建议,立即手术!”

张女士也不敢耽搁,用手胡乱抹了把脸上的泪水,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字。

术后张女士丈夫生命体征平稳,医生建议进行高压氧治疗,这一治疗方案令张女士有些懵懂,吸氧就吸氧,为何要进行高压氧治疗呢?手术后不久就进高压氧舱,真的有必要吗?

高压氧治疗是什么,真有奇效吗?

所谓高压氧治疗,是在一个高压氧舱超过大气压的环境下,通过吸入高压的氧气来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缓解和纠正机体缺氧状态。

按照不同的氧气分类,高压氧一般有结合氧、溶解氧两种方式;

根据不同需求,对患者进行人体氧含量的输入,增加其体内含氧量,进而提高血氧张力,激活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对患者的心脑血管帮助较大,有利于损伤恢复。

另外,高压氧治疗还可以对血管起到收缩作用,让心脑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继而引发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氧气的的弥散距离能够越大,以保证组织细胞能供氧充足,可弥补因脑部损伤造成的大脑缺氧情况。

并且,关于高压氧疗法可修复大脑损伤,早在2017年,便有学者在《人类神经学前沿》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通过对脑震荡人群的高压氧治疗进行分析,发现吸入纯氧或能在脑震荡发生多年后修复大脑损伤。

这是因为当头部受到撞击时,大脑中的微小血管出现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无法满足氧气输送,继而脑细胞也会缺氧,而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保证脑细胞的氧气,增加大脑的含氧量,或可修复大脑损伤。

并且,为证实高压氧治疗的可行性,在更早的时候学者已经在努力了,2013年,科学家针对56名遭受到外力创伤,导致的脑震荡和认知障碍的病人进行为期40小时的高压氧疗程。

研究过程中发现,高压氧治疗对15名在6-27个月遭受头部损伤的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刺激血管和神经纤维再生,从而重新为大脑输送氧气和能量,保证大脑的运行。

不过,这项研究在当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实验人数较少且对受试者的分析存在一定主观性,高压氧治疗在当时并未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现在的高压氧治疗方案已经相当成熟了,如果真遇到脑外伤,医生建议在12小时内治疗效果最好,不然很可能出现大脑缺氧,出现抽搐、呕吐、思维受损、记忆衰退,甚至昏迷,严重的话可能引起脑梗死,加大死亡风险。

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需要经历什么?

对于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等都适用,范围很广,不过,高压氧的治疗过程十分繁琐,需要医护人员较高的技术水平,采取治疗时,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对伤患的生理产生影响。

首先,在进行高压氧质量前,医护人员会认真检查各设备、仪表、供氧、供气等系统的运转检查,检查氧舱有机玻璃观察窗与照明窗有无老化银纹,舱门与递物筒的密封 圈有无老化、漏气,充分做好患者入舱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之后,患者需要接受医护人员的再次检查,包括,检测生命体征,有无更换全棉衣物,有无清洁头部,有无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是否通畅,体位是否合适,有无熟练捏鼻子鼓气开放咽鼓管动作等等。

并且,在治疗前,医护人员会让患者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降低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再者,关闭舱门前,医护人员会再次进行安全检查,包括饮料等携带品。

加压前与加压过程中医护人员也会指导患者与家属做好咽鼓管调压,避免各种类型的气压伤,还会向患者提供正确佩戴吸氧面罩的方法,指导患者正确吸氧,避免用力呼吸或过度吸氧导致的胸口疼痛。

吸氧过程中严密监控患者的身体情况。

如患者出现氧惊厥等前驱症状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压时,应缓慢匀速进行并通过对讲系统指导舱内人员安静休息、平稳调整呼吸。

高压氧治疗出舱后,医护人员也会时刻观察身体情况,有无不适症状或是出血症状,及时采取应对方法。有些患者可能会说,这么谨慎真的有必要吗?医生回复:有!

高压氧治疗,潜在威胁别忽视!

虽然潜在威胁发生率不高,但是不排除出现的可能性,以下几种都是高压氧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1.中耳气压伤:高压氧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

这是由于上感、鼻炎、鼻咽部息肉、调压动作配合不好等情况,导致咽鼓管不通畅, 外界气体不能经咽鼓管进入鼓室, 造成鼓室内压力低于外界,鼓室内的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改变,造成耳气压伤。症状表现为耳鸣、耳闷、头疼、头晕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耳痛,甚至造成耳聋,影响正常生活。

2.鼻窦气压伤:这是由于强大的压力,导致鼻窦开口的堵塞,可能出现鼻窦组织增生、水肿、黏液等,症状表现为额部疼痛、面部麻木,少数人还会出现鼻出血,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休克,危害生命。

3.肺气压伤:肺部压伤是比较少见的副作用,可能是由于舱内操作不当,在高压舱治疗过程中屏气、咳嗽、呕吐、抽搐,会造成气管和肺内压力大于外界压力,压力超过阈值便会出现肺气压伤。患者往往表现为胸痛、了审批、咳血、皮肤异常等,严重还可能导致昏迷、神经损伤、瘫痪,严重危害健康。

4.氧中毒:这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伤患在高压过程中吸入高浓度氧,一定时间后便可能导致的某些器官在功能和结构的损害,包括脑型、肺型、眼型、溶血型氧中毒等。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抽搐、口舌麻木、感官异常。剧烈咳嗽等,严重的会导致眩晕、神经损伤等症状。

5.减压病:这是由于高压氧舱内环境压力降低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导致的,机体组织和血液内在这种急速变化下形成气泡,继而出现阻塞血管或压迫组织而引起机体损伤,通常情况高压氧治疗不会发生减压病,只有紧急减压才可能引起此种疾病。

因此,高压舱出舱后的观察十分必要,医护人员确定伤患无不良情况后,才可开展下一步治疗。

接下来,伤患应该加强营养,在医生的指示下多摄入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糖、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患者身体有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以免出现病毒感染、感冒等症状,影响后续治疗。

尽管存在这些潜在威胁,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接受高压氧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利大于弊!并且,高压氧确实对多种患者都适用,像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他各种中毒、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减压病等。

除此之外,高压氧还有很多其他功能,比如可以改善失眠、脑血管性痴呆等,甚至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力,治疗高度近视。

震惊!高压氧治疗还可适用于治疗高度近视?

2018年,《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关于高压氧治疗高度近视的研究,学者针对47例高度近视的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机体变化。

发现参与实验的高度近视患者在进行了每次总时程为105分钟、治疗次数2-35次的高压氧治疗后,全部患者几乎未出现并发症,视网膜剥落情况也未出现,治疗较为成功。

在进一步针对临床试验的结果分析时,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度近视的禁忌,即:

1.高度近视的人双眼视力差3D以上,不适合进行高压氧治疗;

2.高度近视只出现在一只眼,另一只眼的视力原则上不满足高度近视慎用高压氧治疗;

3.眼底可见出血或视网膜裂孔者原则上不予高压氧治疗;

4.眼球因高度近视出现明显突出或者凹陷也要谨慎采取高压氧治疗;

5.年龄较大、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尽量不采用高压氧治疗。

之所以采取高压氧治疗要经过细致周密的筛查,是因为在我国发生过多起高压氧舱治疗事故,造成过70余人死亡、多人重伤的恶性事故,占国际医用高压氧事故发生率首位。

而眼睛本身较为脆弱,且与神经系统联系紧密,高压氧治疗出现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高度近视的患者如果非必要,还是尽量避开高压氧治疗法。

总的来说,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虽然对治疗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还可有效改善其他疾病,但它的操作难度大,要求多,一定要密切关注治疗时和治疗后的身体状况,尽可能避免高压氧治疗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慧,沈叶.谈高压氧治疗风险因素与风险意识的培养[J].浙江临床医学,2016,(1):193-194.

2.Front Hum Neur:高压氧疗法或可修复大脑损伤.2017-11-06.

3.徐华,韩扬.高度近视患者高压氧治疗的风险控制[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8,25(1):39.

0 阅读:11

安恒远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