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阴阳有别,它的概念和四大特性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6-14 15:18:49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谢老师说:“中医学以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及自和规律,认识和说明生命、健康和疾病。”谢老师继续解释道,“阴阳学说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运动,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变化,形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阴阳的概念的形成

“谢老师,阴阳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王好奇地问道。

谢老师微笑着开始解释:“阴阳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那个时候,人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特别是太阳的出没、月亮的变化等明暗交替的天象,最初形成了对阴阳的认识。最早关于阴阳的文字记载可以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找到,比如‘阳日’‘晦月’等字样。”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话,心中对阴阳概念的起源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随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不断扩展,阴阳的涵义逐渐引申,包括了天地、上下、明暗、寒热、动静等方面。”谢老师继续解释道。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开始想象古人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认识阴阳,感受到了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

“在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学说逐渐作为哲学思想形成。”谢老师继续说道,“古代哲学家用具有对立统一、辩证思维的阴阳学说解释自然现象、社会政治及伦理道德等。”

小王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他深深地被阴阳学说所吸引。

“阴阳观念还应用到医学领域。”谢老师补充道,“在战国时期,医学家医和在为病人诊病时,就使用了阴阳来解释疾病的病因。”

阴阳第1大特性:阴阳的普遍性

王在诊所内向谢老师请教:“老师,我还想了解阴阳的特征,请问您能再给我讲解一下吗?”

谢老师微笑点头,指了指桌上的一本古籍:“好的,阴阳学说在中医有四大特性。首先,中医认为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呈现正反两个方面,可通过阴阳来界定。阴阳不仅能够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还能够表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的对立双方。比如,天地的阴阳、日月的阴阳、季节的阴阳,都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应用。”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话,接着问道:“老师,您能讲得更加深入一点吗?”

谢老师耐心解释:“阴阳所概括的一对事物或现象,应该是存在于同一统一体中,或者是一个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比如,空间中的上与下、内与外,时间的春夏与秋冬、昼与夜,温度的寒与热,生命物质的气与血等,都是在一个整体中既相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其实,阴阳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天地万物,如天阳地阴、日阳月阴、夏阳冬阴、火阳水阴、男阳女阴等。宇宙中万物的生成、发展和相互关系都可纳入阴阳的范畴。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概念涉及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机变化等多个方面。人体内脏器的阴阳属性不同,相互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理解。他继续追问:“那么,阴阳学说在黄帝内经是如何体现的呢?”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也就说,在中医的理论中,阴阳概念被用于概括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机变化以及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

阴阳第2大特性:阴阳的关联性

小王专注地听着,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每一句话。他追问:“老师,您能给我说说阴阳第二大特性吗?”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

小王专心聆听,一边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细节。他的眼睛闪烁着好奇和求知的光芒,每一次谢老师解释的时候,他都在用心感受着,似乎在思索着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谢老师又说:“然而,若是不在一个统一体中,而是无关联性的事物或现象,比如寒与上、昼与外等,就不能用阴阳来概括和说明。阴阳理论强调了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共生共存的背景下,阴阳才能充分展现其相对性和互动性。这种理念贯穿于中医学的方方面面,为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阴阳第3大特性:阴阳的规定性

小王听得入迷,继续发问:“那么,谢老师,您能给我说说阴阳第三大特性?”

谢老师耐心地解释:“阴阳学说明确规定了阴阳各自的属性,具有不可变性和不可反称性。阳的特性包括光明、温暖、向上、趋外、兴奋、发散等;而阴的特性则包括晦暗、寒冷、向下、内收、沉静、凝聚等。阴阳用以说明事物的属性,例如水被归属于阴,火则被归属于阳。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水不能被称为阳,火也不能被反称为阴。阴阳属性的变化是相对的,需要通过比较对象来划分。也就是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通过对立双方比较而划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事物的阴阳属性可随之发生改变。”

谢老师又说:“在人体脏腑中,阴阳的规定同样具有明确性。比如,肾阴与肾阳、肝阴与肝阳等,皆有其特定内涵,也不可反称。”

阴阳第4大特性:阴阳的相对性

小王一边听一边点头,满意地说:“谢老师,您的解释真的很详细,让我对阴阳学说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是请你再讲讲阴阳第四大特性。”

谢老师微笑着鼓励道:“很好,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同时,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是《类经·阴阳类》所云,‘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最后,事物的阴阳属性因比较对象的改变也可以发生变化。”

阐明人体病理的第1方面:阴阳偏胜

小王翻开笔记本,认真地提出问题:“谢老师,阴阳学说应用于临床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是什么意思呢?”

谢老师微微一笑,开始解答:“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小王专心聆听,迅速将谢老师的话记录下来。他追问道:“那阳胜和阴胜分别是指什么呢?”

谢老师细致地解释:“阳胜是指阳邪致病,是阳的绝对亢盛。但要注意,阳长则阴消,阳偏胜必然导致伤阴,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阳胜则阴病’则是指阳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理解了吗?”

小王点点头,满脸认真地说:“明白了,谢老师。请问,阴胜则寒是指什么情况呢?”

谢老师欣然回答:“阴胜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阴胜则阳病’则是指阴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要理解阴阳的平衡,了解其中的变化,对于中医学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时刻记住,在临床实践中,阴阳学说是指导我们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之一。”

阐明人体病理的第2方面:阴阳偏衰

谢老师用手指着典籍上的文字,继续说:“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比如,《素问·调经论》中提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这就是说,阳虚导致外感寒邪,阴虚导致内热症状。”

小王认真地点头,迅速记录下这段解释。谢老师继续说:“具体来说,阳虚是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约阴,导致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我们称之为‘阳虚则寒’。而阴虚是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约阳,导致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我们称之为‘阴虚则热’。”

阐明人体病理的第3方面:阴阳互损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一边点头一边继续记录。谢老师见他专注,微笑着继续:“除了阴阳偏衰,还有阴阳互损的情况。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在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

他举起手指,详细解释:“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这就是‘阳损及阴’。反之,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阴损及阳’。”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 哈。中医上下五千年 产生上亿名中医生(包括你们医圣)多不多。这上亿名中医生写下上百亿个方子多不多。而这上百亿个方子含上千亿个药量多不多. 也就是中医用五千年写下上千亿个药量。还不知道自己如何写出来的。你说中医生是用什么脸说中医能治病的。这上亿名中医生包括你们医圣们.那个能说出药量如何来的.那本医书介绍如何确定药量的。知道不知道吃的越多效果越大。知道不知道医者父母心的。而你们这些人还在天天教别人写自己写下上千亿次都还不知道如何写的药量。还一天到晚说能治病。分不清治不了和治不了还说能治的分别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