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越吃效果越差?6个常用催眠药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带你了解

安恒远养护说 2024-05-20 09:47:5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实中很多朋友可能会因为压力、疾病、环境等各种因素,面临着入睡困难、易醒等睡眠问题。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睡眠药物,那么安眠药真有用吗?越吃效果越差是怎么回事?

思考:安眠药越吃效果越差?

睡眠是人体生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身体修复与再生、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免疫支持、心血管健康守护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通常保持7-9小时的睡眠才能保持最佳的健康状况,而青少年则需要8-10小时,甚至更长的睡眠时间,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但是对于现在的成年人,尤其是年轻人,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失眠的情况,为了能更好的入睡,很多失眠者会选择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然而,应该很多人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安眠药越吃效果越差”,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个问题:

1、睡眠环境有所改善吗?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和一个亮度过高且噪音大的环境,明显前一个环境更适合我们睡眠;

2、睡眠不好,这一异常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果本身不存在病理情况,服用安眠药可能效果不错,但若是本身患有疾病呢?就比如说抑郁症患者,轻症患者服用安眠药可能睡眠有所改善,但是病情加重之后,安眠药药效就不尽人意了;

3、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对于药物来说,尤其是不常服用的药物来说,这一问题很容易忽视,医生建议,大家在服药之前,一定要再确定一遍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

4、是否发生了耐药性?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不排除身体产生耐药性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大家应该不陌生。可能这种状况,通过加量可以有所改善,但是医生并不建议大家自行加量,潜在风险会加大,如果真怀疑这种原因造成的用药效果不好,建议尽早就医哦;

5、药物用对了吗?安眠药的种类也不少,适应症有所不同,你真的用对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目前市场中常见的几类催眠药物。

市面上常见的6种安眠药,你用对了吗?

1、艾司唑仑

艾司唑仑是一种苯二氮卓类的催眠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成人失眠,尤其是那些难以入睡和难以维持睡眠的群体;它主要是通过激活大脑中GABA受体(促进睡眠、降低焦虑的作用),从而达到催眠的作用。

这种药物起效快,半衰期较短,也就意味着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迅速入睡且晨起后残留效应也较低,减少了白日嗜睡的可能。

虽说艾司唑仑与其他药物相比,副作用相对较小,但长期服用也可能会因为GABA的抑制作用增强,可能会影响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进而可能会导致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减弱,出现肌肉无力的异常情况。

2、褪黑素

褪黑素属于内源性的激素,由松果体分泌,目前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

它可以与大脑中的褪黑素受体结合,有助于降低体温、减缓心理和放松肌肉,这些生理性变化都都可以进一步帮助进入睡眠状态。并且,褪黑素还能增加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活性,促进睡眠。

但是,部分使用褪黑素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等情况,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在停药之后会逐渐缓解。

另外,也有一些长期服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因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饥饿难忍引起头疼、头晕、意识混乱的情况;这时建议大家停药,如果停药之后,头痛等症状没有缓解,大家要尽快就医。

3、唑吡坦

在临床中,唑吡坦主要用来治疗短期的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夜间频繁苏醒等)。唑吡坦的作用快速且短暂,通常在服用后3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并能持续数小时;这种特性使得唑吡坦成为治疗短期失眠的有效药物,尤其是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患者。

它主要是通过与GABA_A受体上的β亚单位结合,增强了GABA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镇静和催眠的效果。这种增强的GABA信号传导减少了神经元的活动,有助于降低大脑的警觉性,使患者更容易入睡。

同样,长时间服用唑吡坦可能对胃肠道粘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粘膜炎症甚至损伤。

4、佐匹克隆

佐匹克隆是一种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属于咪唑吡啶类,用于治疗成人的失眠症状,其同样是通过与大脑中的GABA受体结合,达到催眠的作用。

但是,佐匹克隆的半衰期时间相对较短,这也就意味着其在体内作用的时间不长,那么出现次日清晨药效残留的可能性较少,嗜睡情况的出现风险较低。

5、雷美替胺

雷美替胺(Remelteon)是一种新型的催眠药物,难以入睡型失眠症患者可以使用该药物,对慢性失眠和短期失眠也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地激活大脑中的褪黑素受体MT1和MT2,这些受体在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激活这些受体,雷美替胺促进了睡眠的发生,并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睡眠结构。雷美替胺通常在睡前服用,其作用开始于大约1小时后,并可持续约8小时左右。可是,雷美替胺伴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其可以激活组胺受体,使得食欲增加和体重升高。

6、扎来普隆

扎来普隆(Zaleplon),一种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专为改善成人失眠而设计。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咪唑酮类药物结构,这使得它能够迅速与大脑中的GABA-A受体结合,从而有效地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让患者轻松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扎来普隆的特点是起效快,通常在服用后15-2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这使得它成为那些需要快速入睡的患者的理想选择。

然而,由于其快速的代谢,扎来普隆的半衰期相对较短,大约为1小时,这意味着它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较短,可能需要在夜间多次服用才能维持整夜的睡眠。

好了,常见的安眠药就讲到这里了,大家应该已经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不过,医生在这里强调一点:尽管以上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同样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并且,长期服用药物入睡可能会增加依赖性的风险,所以临床多建议短期服用,必要情况下要进行定期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用药指导。

同时,也建议失眠者在用药之外,可以配合以下方式,进一步帮助治疗失眠的作用。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除了安眠药,这些方法也有效

如今,失眠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难题,虽然安眠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入睡,但长期依赖药物也并非长久之计。那么,除了服用安眠药,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治疗失眠呢?

1、睡眠环境

具体来说:通过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遵循健康的睡前列程,达到快速入睡的效果。一般可以在室内安装遮光窗帘,配合耳塞、眼罩等降低光线和噪音,搭配舒适的床垫以及床单、枕头等。

同时,要有意识的将床与睡眠联系起来,避免睡前躺在床上使用电子产品,在床上工作非睡眠活动,这样就可以培养良好的意识习惯,避免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

2、放松技巧

睡眠者可以在睡前选择深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松弛、瑜伽拉伸、听音乐以及热水澡等方式,进行一定的放松。

就拿深呼吸来讲,它可以帮助减缓心跳、降低血压,让身体缓慢进入放松状态。可以试着慢慢的呼气,保持几秒后然后慢慢呼气,可以尝试腹式呼吸,这样能更专注于腹部的上升和下降。

3、脉冲治疗

脉冲治疗属于非药物治疗方法,属于物理治疗康复,其主要是通过特定频率的脉冲电磁场来改善睡眠质量。

临床中认为脉冲能够激活大脑某些特定的区域,进一步影响神经传递和神经网络的活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深度睡眠的比例,提高睡眠质量。

总结:

催眠药的确是很多失眠者的“福音”,但是在这还是要提醒各位,服用任何催眠药前,都应该咨询医生和专家的意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和使用剂量。同时,在生活中也要注重睡眠环境的改变以及放松方式作为辅助,进一步提高睡眠质量。

文献来源:

[1]《服用安眠药警惕副作用》,孙浩;孟昭丽,2023-02-17

[2]《又爱又恨“安眠药”》,苏秋云;刘晓侠;刘丹妮;王玉琢;郑杨;杨群娣,2024-02-15

0 阅读:518

安恒远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