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病理报告,有关于肿瘤分类、分期、分级、分型…

欣欣看健康 2024-06-16 22:10:41

病理检查,

显微镜下的观察、判断,

每一片组织,

每一个细胞,

都在它的审视下露出真实的面貌,

是最准确的诊断方式,

寻找着疾病的踪迹,

判断着生命的走向。

乳腺癌,

一份病理报告,

承载着生命之重,

分期、分级、分型…

我们该怎么读懂它呢?

病理分类

乳腺癌有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之分,它们在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非浸润性乳腺癌,也就是原位癌,包括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这是一种早期乳腺癌,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腺泡内,尚未突破基底膜。

非浸润性乳腺癌,癌细胞没有侵犯周围组织,也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由于病变范围局限,术后一般无需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对于HER-2阳性原位乳腺癌患者,相应的靶向治疗并无益处。激素受体阳性非浸润性乳腺癌,术后需要考虑内分泌治疗。

浸润性乳腺癌包括特殊癌和非特殊性癌。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等多种类型。与非浸润性癌相比,浸润性特殊癌的癌细胞已经突破了基底膜,开始侵犯周围组织,预后较非浸润性癌要差一些。

♦️浸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等,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对于这类癌症,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TNM分期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通用的乳腺癌分期标准,它根据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的情况来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TNM分期不仅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还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

♦️T代表肿瘤的大小以及浸润范围。切除的标本通过病理检查,判断肿瘤的大小,是否侵犯了周围的皮肤、乳头或骨骼肌,当肿瘤侵犯到这些组织时,必须详细报告其侵犯程度,以便更精确地评估病情。

例如,T1期表示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且未侵犯皮肤或胸大肌;而T4期则表示肿瘤无论大小都已侵犯到邻近组织。

注意,⚠️若浸润性癌和原位癌会混合存在,需要测量浸润癌灶的范围和最大径,并以此作为判断T的主要依据。

♦️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乳腺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比如,N0期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而N3期则表示出现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M代表远处转移。当癌细胞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时,意味着病情已经相当严重,M0期表示没有远处转移,而M1期则表示有远处器官的转移。通常会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当性质无法确定时,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组织分级

组织学分级是评估癌细胞分化程度的一种方法。在显微镜下,我们会观察癌细胞的形态、活跃程度以及腺管形成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癌细胞被分为三个等级:➡️1级,即高分化G1,➡️2级,即中分化G2,➡️3级,即低分化G3。

1级的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度较高,因此其生长速度理论上较慢,转移的风险也相对较低,预后通常较为良好。

相比之下,3级的癌细胞则与正常细胞差异显著,形态上显得较为恶性。虽然这种癌细胞看起来凶狠,但它们对化疗的反应却更为敏感。

2级的癌细胞,其恶性程度则介于1级和3级之间,即属于中分化。注意,⚠️1级的乳腺癌病例相对少一些,大部分患者都属于2级或3级,特别是在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3级的比例更高。

基因分型

免疫组化也是病理学检查的方法,在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中,有很多字母表示的基因检测结果,需要特别关注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以及Ki-67等表达情况,不同的表达模式将乳腺癌在基因层面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前提条件。

♦️雌激素受体ER阳性,意味着患者的癌细胞对雌激素具有依赖性,此时内分泌治疗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ER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达,即有多少癌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理论上,ER表达率越高,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越好。

注意,⚠️若ER阳性但表达率低于10%,更倾向于基底细胞型,内分泌治疗获益并不明显。虽然仍可考虑使用内分泌药物,但整体治疗策略可能需按照ER阴性来处理。

♦️孕激素受体PR的情况与ER类似,也是以百分比表示。PR的表达通常受到ER的调控,因此,多数情况下,PR阳性的乳腺癌其ER也呈阳性。

♦️HER-2是种重要的原癌基因,HER-2阳性提示患者需要进行抗HER-2治疗。一些病理报告中,HER-2可能被标记为CerBb-2,猫和咪是一样的。

HER-2的表达水平可分为多个等级,其中-或0代表阴性,1+表示弱阳性,2+则需要通过FISH检测进一步确认,而3+则明确表示阳性。

♦️Ki67是反映肿瘤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理论上,Ki67值越低,表示肿瘤增殖活性越低,若Ki67值比较高,肿瘤往往对化疗更为敏感,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Ki67高表达是多少?低表达又是多少?有一些争议,但是低于5%、或高于30%是有明确指导治疗的意义,介于两者之间的百分比,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评估。

脉管浸润

脉管浸润,简言之,就是癌细胞侵犯了血管或淋巴管,也包括神经。

病理检查中,若发现脉管内有癌栓形成,意味着癌细胞已经具备了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向远处转移的能力。因此,脉管浸润是评估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通过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切片,观察是否有癌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的现象。如果发现有癌栓位于内皮细胞的官腔内,且确认所在的脉管在肿瘤附件而不是在肿瘤的内部,那么就可以判定为脉管浸润。

脉管浸润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一般来说,肿瘤体积较大、分化程度较低的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脉管浸润。

0 阅读:379

欣欣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