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主力师打仗觉得不受重视?组建独立师当师长,在钟伟麾下打仗

从阳化石 2024-06-21 22:09:59

1947年四平攻坚战后,作为6纵18师师长的王兆相调离了主力师,到地方军分区担任司令员。对于此次调动,非上级要求而是他本人要求。

很多指战员都想留在一线,他怎么往后方跑呢?

在王兆相看来,纵队首长有些“厚此薄彼”。

6纵是由新四军3师7旅,山东军区7师,以及李运昌一部组建而来,下辖16师、17师、18师。三个师中,16师资格最老,战斗力最强,曾是南昌起义改编而来的部队,成为红1军团。17师师最擅长攻坚爆破,曾在抗战时期发展而来,18师是山东军区渤海军区第一、三军分区组建起来的独立旅与李运昌一部合并而来。

16师、17师战攻坚战、运动战等都非常有特色,战斗力非常强,而18师相对而言弱一些。在打运动战、攻坚战时,16师、17师发挥更多一些。当四平攻坚战打响后,16师、18师原本没有参战。因1纵与邓华纵队付出代价不小,而敌人固守待援,为尽快拿下四平,调这来个师替换下其他部队继续打。

18师的表现在王兆相看来是不错的,但纵队首长没完全看到,甚至有些误会18师起到的战场作用。而且在战后补充兵力的时候,没得到解决。这是导致他离开的直接原因。或许在此之前的战斗中,18师的表现可能没让纵队首长特别满意,让他有一种感觉就是,18师就是一支二线部队。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16师原本就是一支能征惯战的部队,到东北战场上第一次歼灭战就是改编前到7旅与山东1师取得的。此后,很多战役打得也非常出色。17师的爆破技术在城市攻坚战中发挥出色。

三战四平、四战四平,锦州攻坚战、天津攻坚战都是总预备队,什么概念?就是战役在最关键的时候拿出去,直接就影响到战局的发展态势。三战四平时,其他部队都是一个团打一条街,他们一个营打一条街。这样战绩怎么能不让纵队,甚至东总首长喜欢呢。

王兆相离开部队的要求很快得到满足,但期间也有人劝说留下来,都没有说服。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在地方军区工作一段时间,因要扩编部队,他再次被任命为师长。当时东北军区组建十几个独立师。论战斗力相对还是弱一些,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打大仗、硬仗的经历,军区是民兵、游击队和一些骨干力量组建而来。

升格为独立师后,此时上级对长春展开围攻。对打长春还是打锦州,总部首长在考虑中,最终决定打锦州,让12纵、6纵主力以及十多个独立师围困长春。最后的结果使得敌人投降、起义等。

当锦州攻坚战、辽西会战以及长春战役结束后,剩下沈阳这座孤城,调一部分主力部队以及独立师配合打沈阳。当时的沈阳之敌可谓是人心涣散,在溃散,部队经过小规模战斗就解放了沈阳。

等于是王兆相率领的独立师,在整个辽沈战役中,没怎么打,主要是配合主力。如果说他曾经指挥的18师是“二流”部队,那么独立师算是三线部队了。尽管后来,这些独立师都编入主力纵队,他领导的独立师编入49军。

49军军长是钟伟,打仗是一把好手。可在大规模战斗时,这些后编入到主力的独立师,依然担负配合作用。平津战役时,他被留在沈阳,提出申请才回到作战部队,可49军在塘沽部署,并非主战场。

四野部队南下中南时,这些曾经的独立师虽然改编为主力师,可是最后还是被安排地方。如第一五六师、第一五七师、第一六一师 、整训第五师在1949年夏调归江西军区等,王兆相领导的师留在湖南扩编为衡阳军分区。

他所在的老部队,一路从东北打得海南岛,而他留在湖南参加剿匪工作,少打了不少硬仗。

0 阅读:3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