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代军长,与上级因工作发生争执离开部队,失去授衔资格?

从阳化石 2024-06-27 12:58:48

1955年,新中国为部队将领授衔授勋,凡在军队的将领均被授予相应的军衔。离开部队的干部,转入地方不参与军衔评定,曾担任过师长、代军长的左叶原本可以授予将星,要求离开军队,而失去授衔资格?

对于左叶,很多人不是很熟悉。

在他14岁就参加工会,秋收起义时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参加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8军团后勤部长、5军团后勤部长、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保卫局侦察科长等职。

抗战开始后,担任八路军炮兵参谋长、代理团长、冀中军区第七分区团副参谋长、团长、晋绥军区三分区副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随晋绥干部去东北,担任辽西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后调任3纵8旅旅长、8师师长、独立2师师长,154师师长,121师师长,45军副军长等职。

从职务来说,如果参加授衔,授予少将是没问题的。那么,他又是怎么离开部队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45军担任副军长、代理军长等职。

1952年,他调任荆江分洪工程副总指挥,转入到地方建设上来,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参与中南公路、铁路、航运业务建设。还担任过海南国防工程实际工作副总指挥,开始负责国防建设。比如对国防工程的实施方案,采取双向车道,战时战斗机能起降的方案设计。

在工作时无私无畏,性格耿直,给他带来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他曾经参加过西路军,几经转折回到延安,经过学习被安排到炮兵团工作。炮兵团特派员与他是老熟人,左叶一直觉得这位特派员在长征与部队失散再回部队很可疑,就处处防范,让俩人的关系变得紧张,最终在1939年矛盾直接爆发,争吵在左叶拔枪了,幸亏被警卫员制止避免流血。他受到相应的处分。

在他儿子叶奇的回忆文章中,1955年他在负责因修战备公路与上级发生争执,离开军队,失去授衔资格。实际上与这次争执有关系吗?

从资历显示,1952年以后的左叶已经地方化了,尽管可能还负责国防工程,但实际工作中心已经在地方了。很多转入地方的干部,在授衔时也兼容军队职务,从这一点来看,他还符合授衔要求吗?

还有一次在1957年的一次农业展览会上,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叶左与记者发生口角,虽然经过调查发现,不是他的原因,但在当时多少给他带来一些影响。这些或许是性格耿直使然吧。

离开军队他,后来一直在农业领域任职,担任过农科院副院长,农牧渔业部顾问等职。

0 阅读:25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