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挥大兵团攻坚战,对纵将说:林、罗派我来实习!请各位多帮忙

从阳化石 2024-06-27 13:01:25

天津攻坚战是东野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22个师加上工兵、装甲兵、炮兵等三十多万参与工程作战。在以刘亚楼为总指挥的领导下,29小时结束战斗。这也是刘亚楼在解放战争中,独立指挥过最大规模攻坚战。

我们知道刘亚楼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野三号首长,协助林、罗首长工作。

他是一位军政双优的将领,早在红军时期,担任红2师政委,红1师师长等职,参与不少硬仗、恶仗。抗战时期的他,并没有投身抗战一线,一开始在抗大担任职务,1938年去苏联休养、学习。1945年跟着苏联红军挺进东北,被安排在大连负责与我军联络等工作。

直到1946年夏,才安排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直接在林总身边工作。刘亚楼的执行力很强,他多年在苏联学习和工作的参谋带到东北民主联军,规范和培养大批参谋人员。在当时,他与林总搭档是相得益彰,林总负责战略层面,而刘亚楼负责具体布置实施。

在东北战场上,布置三下江南、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等等。让刘亚楼感到有点遗憾的是,没有亲自指挥那一场战役。因此,在攻打天津时要求担任总指挥,对于他的资历,能力,林总以及中央首长也都是放心的。

尽管他作为参谋长一直在司令部,没有实际参与到在东北的一线指挥,但如何部署部队,怎么打,都是他来负责布置,因此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最为考验指挥员的就是战争瞬息万变,要能果断采取措施,这是体现高级指挥员的经验与能力的时候。

攻城部队还是打锦州的几个老部队,作战经验丰富,如39军、44军、45军、46军,40军换成38军,以及43军17师,加上49军一个师,共计22个师。作战之前,他召开会议,与参与攻城部队首长开会,对于每个指挥员的能力他都了如指掌,李天佑、刘震、邓华、黄永胜、詹才芳等。像邓华、黄永胜在红军时期都是他的老部下。

有时候到每个军看看准备情况,如到45军视察攻城准备情况,刘亚楼对军领导班子说:林、罗首长派我到天津来实习的,在你们带领下实战学习,有请各位多多帮忙,争取考试及格。黄军长说:总指挥在上,请多多关照,给我们的任务越硬就是对我们的关照。

最终战役打响,重炮先对敌人的防御阵地进行炮轰后,进行攻城作战,形成两大突击集团,李天佑指挥38军、39军以及43军一个师,由西向东打,邓华指挥44军和45军由东向西打,詹才放指挥一个军从南打,最终会师金汤桥。

这场战役也是我军首次在武器装备、以及人员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顺利拿下的。过去攻城,尤其缺乏重型炮火,因此打攻坚战不容易。如今不仅炮多,而且东北兵工厂源源不断往前线运输弹药,完全可以支持一线需要。

过去打仗,就算有炮,弹药少,而且步炮协调作战没有多少经验,炮兵水平有限。如今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是指哪打哪,而不是打哪指哪。

这场战役也让刘亚楼的军事生涯留下精彩的一笔,作为军事干部,谁不想打到前线一展身手。刘亚楼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林总离不开他,曾经说他一个顶仨。

平津战役后,他想着再到中南前线一展身手时,被留下组建空军。之所以调他有3点原因。

第一,他是东北航校的校长,尽管非科班出身,但领导航校2年多。

第二,他的资历够,作为正兵团将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苏联留学回来,会俄语,也了解苏联军队。当时我们一边倒的政策,军事上需要得到帮助,两军交流是必然。他担任后能更顺畅开展工作。

像许光达、肖劲光都是苏联留学回来的,会俄语,而且这都是技术军兵种,因此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老大哥的帮助。因此成为首任空军司令。天津战役也成为他在战争年代最后一次作战。

0 阅读:7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