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纵队有2位司令?他把功劳“揽下”?可能是记错了,他已经调离

从阳化石 2024-06-27 13:03:02

东北野战军3纵是一支能征惯战的劲旅,自成立到1949年改编为40军前,经历3位纵队司令,分别是程世才、曾克林、韩先楚。

这三任司令员中,韩先楚指挥部队打了不少硬仗好仗,如奇袭威远堡、攻义县、战锦州,克辽西,解放海南岛等。

韩先楚原是4纵副司令员,在经过夏季攻势后,3纵、4纵换将,韩先楚被调任到3纵担任司令。可在曾克林的回忆录中,并不是这样记载的,他说自己在1948年3月调离3纵,到辽南军区担任司令员。

如果根据曾克林的回忆录记载,从1946年10月当上3纵司令到1948年3月,他一直都担任司令,没有调离过。可在其他人的回忆录中,并不这样,是他记错,还是3纵同时存在2个司令呢?

纵队出现2位司令员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纵队配备司令、副司令,如果司令员缺位,可以代理司令等。绝不可能设置两位军事主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

那到底是谁记错了呢?

从3纵9师师长徐国夫的回忆录中记载,9月初,上级对纵队领导作了调整,原三纵司令员曾克林另有他就,原四纵副司令韩先楚担任三纵司令之职。

在其他军史中也记载韩先楚调任3纵司令,非代司令一职。而且韩先楚上任后就发起奇袭威远堡战役,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歼敌一个师。这样的战绩,在军史中有记载,如果曾克林担任3纵司令,个人回忆录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际上,曾克林的回忆录中有些地方,与一些将领回忆有出入。比如在四保临江作战中,很多人回忆曾克林希望打一路弱敌,再扩大战功;韩先楚主张打强敌,他认为敌人刚从外地调来,不了解我军战术,高傲骄横。

在他的回忆录中, 在会议上指出,89师从热河过来,虽然装备精良,而高傲骄横,但从未与我纵队交过手,不了解我军战术,只要我们诱敌深入成功,其他各路敌人会急转直下,从而粉碎进犯临江的企图。

这一段记录很模糊,四包临江作战他是总指挥,韩先楚是副总指挥。将89师诱敌深入是韩先楚的方案。他并没有交代作战方案是他的,还是别人的,只是在大会上指出。或许上级支持了韩先楚的方案后,正副指挥要统一下意见,然后曾克林传达作战情况吧。

他还在回忆录书,自己在3纵担任司令时,3纵政委是刘西元,后改为罗舜初。实际上,刘西元在解放战争初期担任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后调任3纵副政委,后调47军副政委,新中国成立才调任38军政委。

韩先楚调3纵担任司令后,曾克林担任何职务,他回忆自己在1947年冬到1948年3月在三纵展开诉苦运动,3月后调辽南军区司令员5个月,1948年8月调任7纵副司令。

对于他从1947年9月到1948年3月这段时间,是不是在三纵继续工作,不得而知。不过,他在辽南军区以及8月调任7纵副司令的情况属实。

写回忆录都是在晚年,距离事发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不能准确无误的表达也是正常现象,实际上不少将领在回忆录中多少都有些记错。如叶长庚少将,他回忆自己在1948年底被调任0军担任副军长,黑龙江司令由洪学智担任,实际上是错的。叶长庚进入东北后是首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可在1946年夏洪学智就被派去接替他的职务,担任司令员,叶长庚改为副司令。经过8月剿匪后,洪学智在1947年3月调任6纵司令,并非叶长庚所记录的那样。

0 阅读:22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