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说他人不错,战前让大家帮他,战后被刘亚楼点名:理解不够

从阳化石 2024-06-20 06:01:24

1947年底,东北民主联军展开冬季攻势时,刚成立几个月的8纵迎来换将,将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段苏权调任过来。

8纵作为刚刚组建的野战纵队,在秋季攻势杨杖子一战打得非常好,歼敌1.2万,不仅赢得纵队上下一致认可,而且获得东总嘉奖。如此好的战绩,与纵队司令员是密不可分的,怎么就将原司令员换下呢?

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纵队司令本人身上,打仗虽好,却爱抗上。作为直属领导的程子华建议换下改为段苏权。

段苏权虽然是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也是军事干部,可实际上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干政治工作。担任军事工作时间不长,而且军区作战任务不紧张,战斗规模不大。

1946年9月,程子华与段苏权共同指挥13旅2个团,17旅1个团,对宁城守敌一个团展开进攻,激战2天,毙俘伤敌人1600余人,开创冀热察军区解放以来歼敌一个团的先例。此后他率部在建昌打一仗,以独立团和辽西支队为主攻,13旅为主攻,歼敌2个团1500余人。

10月时,上级调段苏权为冀热察军区政委,曾思玉为司令。没多久上级把曾思玉调任冀晋纵队,段苏权改任冀热察军区司令。他的任务就是配合东北和华北战场。到1947年,冀热察军区进行大小战斗585次,毙伤俘敌1万余人,同时也动员五千多人青年参军。可以说他在后方干得很顺手。

当上级调他到8纵担任司令员时,或许东总首长是有不同意见的,他是政工出身,虽然也打一些仗,但面对的敌人并非敌人王牌部队,野战军要打运动战、攻坚战等,能否指挥得当呢?尽管8纵也是来自冀察热辽军区,可段苏权对该部也不算很熟,到任后是不是要熟悉部队,这样影响冬季攻势的展开呢?

冬季攻势中,1纵和炮兵纵队1个团配合8纵围歼新立屯之敌,最终歼灭敌4000余人。攻势结束后,部队展开半年左右的整训工作,从思想到军事训练等。

1948年9月,当辽沈战役拉开帷幕时,8纵作为锦州攻坚战的主力之一。对此,罗荣桓政委来到纵队。分别找政委、副司令、参谋长等人谈话,说到段苏权是一位好同志,指挥作战经验少(这里或许指的是大兵团运动战、攻坚战)。经验的积累也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现在需要大家发挥集体作用帮助他。

罗政委的担心或许也是东总其他首长的担心,打锦州本来就是林总反复之下,在中央的一再电令下决定的。战役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否则影响到全局。按照一般原则来说,军事主官说了算,如果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指挥作战,而身边的干部都是服从,那么情况会不乐观。因此罗政委希望大家一起来发挥作用,弥补指挥员的短板。

段苏权是一个很有口碑的将领,无论是邱会作、还是底下其他师长等人,对他的为人处事都是佩服的。他能听得大家不同意见,而且原则性很强,丁盛对这一点也是很佩服的。在辽西会战中,他与政委等人都亲自拿了枪打敌人。按说作为纵队级指挥员,不用上战场,但这一点也证明,他打仗不惧生死。

不过,在锦州攻坚战,也出现一点问题,被参谋长刘亚楼点名:组织观念太强,上面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上面没有指,我就不管。这里说的是上级让他控制飞机场,当时有两个飞机场,一个不用一个使用。言外之意就是让控制哪个,就控制哪个,不会从实际角度分析,灵活掌握,领会上级意图。

此外,8纵23师也犯有不应该的问题,最终辽沈战役后,段苏权被调离野战军,留在东北军区工作。

0 阅读:134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