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晚年因癌症去世,刘伯承含泪深鞠10躬,周总理致辞泣不成声

历史的丰碑 2024-03-18 10:30:05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小神童陈毅

陈毅1901年8月26日生于四川省乐至县的张安井村。这里四面环山,泉水潺潺,十分幽静,也十分的美丽。

陈毅本名陈世俊。他在小的时候,便看起来很是是强壮,也很可爱。他在一众同辈之中,排名老五,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陈老五”。

在陈毅四五岁的时候,陈毅就跟村子里的孩子们成了好朋友,那时候他们在田里玩耍,在村口的矮树上挖鸟巢。

每当陈毅满身泥泞,一脸疲惫地回家时,他就会被他父亲狠狠地骂上一通。这时候,爷爷就会替陈毅说话,说:“孩子小时候调皮一点不要紧,就如同是一头脱缰的野马!”然后,他的妈妈就会打来一桶温水,给陈毅擦拭身体。

陈毅五岁时,便被父亲送到附近一所私塾读书,当时的他只有五岁。毛崇之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学识渊博,教导有方。对那些不守规矩、不按时做功课的同学,老师是很严肃的惩罚的,所以同学们见到他都有点怕。

然而,陈毅对这位严厉的老师,丝毫不感到害怕。陈毅记性很好,尤其喜欢读古典诗词。《大学》、《中庸》这类书籍,这些都是他在一年之内学完的。

尽管他对那些文章的意思还没有全部了解,但这也为车衣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陈毅聪明好学,学习又很是出色,因此在学校里他被便称作“小神童”。

不得不说,这位“小神童”还真是“神”啊!

当时正值夏初,因为头天夜里起了大风,又下了一整夜的大雨,道路很是泥泞,毛先生就延后一个小时去上课。

当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已经到了。一向很早就到的陈毅,今天却是迟迟没有来。

所以,毛老师也是头一次把陈世俊这个名字后面打了个“x”。到了上课时间,学生都课文背完之后,这时候毛先生就讲起了新的一节课。就在这个时候,陈毅低着他的头,匆匆地跑到了他的课堂上。

毛教师看到他双腮泛红,以为是被风刮得,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来晚了有点不好意思。

他心中也很可怜陈毅,但是他一向严厉,于是就严肃地对陈毅说:“念完了,你就在黑板上记一遍吧。呵!小心,错一个字的话,就得挨一板子。”

台下的同学都替陈毅担心起来。谁都清楚,毛老师昨晚只讲了一半,就有十几个生字,能背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把所有的内容都背出来了,甚至还有几个学生,都被毛老师骂了一顿。

陈毅把东西放下以后,就开始照着毛先生说的,来到了一块板子上,接着他便提起一支粉笔,在上面奋笔疾书。

他时而快速,时而缓慢,时而靠在黑板上,低头思考,时而将自己的小脑袋贴在黑板上,身体微微颤抖,却始终咬紧牙关,紧紧抿住双唇,一丝不苟地书写着。

前面的学生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等毛先生走远后,才偷偷地把“点子”递给陈毅

但是陈毅好像根本没有听到同学的话。等毛老师讲到一半的时候,他也终于将整篇文章都背写了下来。

放学后,毛先生走向黑板,查看陈毅所写的内容,学生也都聚集在一起。毛老师一看,他竟没有生气,反倒是笑了起来,然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事实证明,陈毅不但没有一个字的错误,而且他还能背出毛先生那天所讲的那半篇内容也写了出来。

陈毅指挥唱国歌

1921年3月,以陈毅为首的30个中国留学生,赴巴黎西部的阿里耶工商学院就读。那时他们校长沙尼先生是个比较先进的人,当他看到陈毅和他的朋友们都在努力地进行着学习,同时又在进行着自己的革命事业时,他对众人表示了一番赞赏。

有一次,他特地找来了一位摄影记者,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拍了照片。那时候为了严肃,他还让学生们穿着整洁的衣服,让法国人和中国学生们唱着自己国家的国歌。

谁知道,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请求,却使那些热情高涨的中国人为难了起来,因为在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国歌,一般人(特别是年轻的)也没有对此重视起来,因此当有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许多人都惊讶地向陈毅说:我们有没有国歌?你懂么?”

陈毅在学生中间颇有学问,他回答说:“有呀!但这并不能真正的体现人民的意愿,所以民众并不唱他。”

事情是这样的,当初袁世凯称帝时,他曾颁布过所谓的“国歌”,而这首歌,就是3000年前的《卿云歌》。里面其中歌词都是古老的,怎么可能被一支民族的歌曲所接纳?

再说,窃国大盗袁世凯,早就为国人所厌弃,还有什么人会为他高唱“国歌”?

一九一八年,徐世昌在担任总统时,也曾制定过一种“国歌”,但这并不能反映人民的意愿,也不能被大众所认可。

所以,此时在照片面前,唱一首国歌,又是如何解决的?这可不好办了!那时候,许多学生对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伟大中华民族没有一首歌而深感遗憾,

这可如何是好?他们的目光在陈毅身上停留了很长时间。最后,陈毅提出这个办法。忽然间,他想起一个有关唱国歌的段子,他微笑着对众人说:我知道了!据说,清代的李鸿章,曾经去过德国,出席德皇威廉一世举行的盛大典礼,当时德皇要求所有国家的使者都唱他们自己国家的歌。

李鸿章无奈之下,只好哼一首故乡歌,应付了事。

陈毅说完这句,大家都很高兴,鼓起掌来。这时候有一小部分学生担忧道:“好是好,就怕私自订国歌会出问题!”

陈毅同志斩钉截铁地说道:“这首歌,应该是全国人民共同决定的!现在国内军阀乱作一团,没有一个团结的民族,没有一个安定的日子,连官方的国歌都没有,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紧急的对策?假如因为不会奏国歌,就会被老外聚集起来羞辱。

顿了一顿,他接着说:“不过,不要像李鸿童那样哼小调,而应该用一支可以表现我们国家的振兴、我们的革命精神的曲子。我觉得,大伙唱一首《中国男儿》,就可以了。”

众人都赞同陈毅的这段话,他的这段话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而且还说得很有道理。

很快,整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聚集在了操场上。在法国同学演唱《马赛曲》之后,陈毅又让中国同学跟着自己演唱《中国男儿》这首他们自己定的“国歌”。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想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

一夫振臂万夫雄。…

那嘹亮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巴黎。因为他们的情绪很高,歌声也很有节奏,因此,校长、教师和法国学生都对他们赞不绝口。之后,很多法国学生都来找他们学习,学习《中国男儿》!

陈毅家风

1950年春天,陈毅的双亲离开四川家家,到沪探望二十余年未归的陈毅。当陈毅看到年迈的双亲时,开心地上前问候,并让他们二老在自己家里住下。

陈毅和他的妻子张茜平日里都很忙碌,几天下来,他们终于有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带着父母在市区转了一圈。然后就又去忙于工作了。

只是他父亲性子好动,日子久了也受不住。突然他的父亲有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每个星期六下午,他都会给远在上海工作的侄儿打个电话,邀请他一起去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他的侄子每次接上这个电话,都会请假半日,并且秘密地吩咐陈毅的秘书准备一辆汽车。

伯侄二人还有过约定:“此事万不能向陈毅透露,必须得严守秘密。”

到了第四个星期六,相约到海滨游玩,不料,陈毅在午饭时间忽然打电话来,让他别再请假,要他晚上回家吃饭。伯侄心中猜想,“秘密行动”已经失败了。

吃过饭后,陈毅用一种非常严肃而又非常温和的语气说道:“我们应该举行一次家庭会议,如今的上海刚解放没多久,社会秩序还很混乱,许多特务都在暗中观察着我。你们没有跟我说一声,就擅自出门,这是错误的,而且还增加了保护你们的难度。如果有特务想要杀了你们,恐怕到时候我连追悼会都办不成!因为这对安抚人心是不利的。”

陈毅终于向他的父亲和母亲说:“革命的规矩也是要讲的,大家可以订一个“约三章”吗?一、不得擅自使用公家的车;二、你们出门不要打着我的旗号;三、没事千万别出门。”

陈毅的父亲听完陈毅的话后叹了口气,微笑着说:“那就照孩子你说的办吧。但是,你的这三个条件,实在是有些厉害了!我们第一次来这里,还真有些不适应,还是咱们家里舒服,四川的茶楼才是我想去的地方。”

有了陈毅的“约法三章”,他的父母在上海呆了三个多月,眼看陈毅夫妇都忙于工作,不愿意给这小两口添麻烦的陈父陈母,也不喜欢大城市的生活,就吵着要回家。

陈毅向他的父亲和母亲告别,他幽默而恳切地对他的父亲说:“您先走吧,您什么时候想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不过,这三个规矩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是绝对不能更改的!你要知道,这对你的孩子来说,是在支持我工作啊!”

陈父了解自己儿子的为人,陈毅的父亲,也是自从那场家族会议以后,就对自己很严厉,从来没有过任何的食言。

陈毅既是一代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又是一代杰出的外交家,同样的他还是一名对子女要求严格的好父亲。

陈毅的三子陈小鲁曾经记得,父亲在与他们聊天时,最常聊的就是古代的诗歌,或是询问孩子们对他的新作品有何感想,或者用诗歌里的一些道理来教育孩子。

有一回,陈毅引用了一句著名的诗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描述革命的胜利是多么的艰难,并告诉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功绩和身份,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二子陈丹淮于1961年夏从中学毕业,进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此时,出国参加会议的陈毅,想起自己的儿子第一次独自远行,他应该尽好父亲的责任,于是他便挥笔作了那篇有名的《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二首)》,之后便将其送给了已经上了大学的陈丹淮。

陈毅在一首诗歌里这样写到:“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他严厉地告诫自己的子女,要他们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继承人。从“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到“善始善终”,要让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避免做一个游手好闲之人。

最后一句是“百炼成钢,才有思惟红”,来激励孩子们不畏艰难,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出如火般的品格。

陈毅的一众儿女受其父的熏陶与影响,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

平日里,这些小孩都是骑车上学,就算是天寒地冻,风雪中,他们也从来没有坐过陈毅开过的那辆车。

陈毅在医院的时候,儿女很尊敬医务工作者,主动去取药,打扫走廊。陈毅对家庭美教育,也使他的后代受益终身。

陈毅逝世

1969年,当时在石家庄工作的陈毅,经常会感到肚子痛,而且人也变得很瘦。张茜看到这一幕十分难过,便写了一封信,请周总理帮忙带去北京治病。

周总理很关心这件事,他还特意命人把陈毅一家接到京去了。没过多久,陈毅就到了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被确诊患上了急性盲肠炎,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可谁知道,等陈毅被推进手术室后,却发现陈毅的情况远超他的预料,他的结肠竟然癌变了,必须要尽早进行手术。

然后,医生们改变了计划,将这场手术延长到了五个小时,终于将癌变部分给处理掉。但也在后来,因为照顾不好,导致了伤口的感染,出现了心肌梗塞,这也让陈毅的病情再次恶化。

尽管如此,陈毅还是坚持到了1971年的五一节,那天看到毛主席的时候,他非常兴奋,向他行了一个敬礼。

主席也很开心,询问他的健康状况。陈毅挥挥手说:“您放心吧,我身体好得很。”

可是没过多久,由于劳累,陈毅又生病了,这一次他病得很厉害,连饭也不能吃。

1972年1月6日,陈毅,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永远的闭上了双眼。当刘伯承得知这个坏消息后,立即赶到看望这位四川的老战友家。

那时刘伯承那时眼睛已失明,由他的秘书扶着去了医院,可此时却永远也见不着这个曾经的战友。

刘伯承走到陈毅的病房门前,先是向他的尸体拜了三鞠躬,然后在他的秘书的帮助下,又对着病床四周的陈毅连着4个鞠躬,之后他又同陈毅握手,这一次,刘伯承已经无法感受到往日陈毅那种热烈的反应。

刘伯承在他的床边坐下,由于眼睛看不见,他早已泣不成声。陈毅的妻子张茜向刘伯承表示慰问,要他好好照顾自己。

离开之际,刘伯承又一次朝陈毅的尸体鞠了三个躬,然后才走出了医院。刘伯承向陈毅深深地鞠躬十次,表示了他与陈毅深厚的友谊。

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所有的老战友们都流着眼泪为他送行,周总理也是带着无比的悲伤,对着陈毅连鞠躬三次,当周总理和他的老战友握手的时候,他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陈毅的妻子张茜见周总理伤心欲绝,连忙上前去扶他,她握住周总理的双手,深情地说道:“周总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悼念仪式上,周总理对着陈毅发表了一篇简短的致辞,周总理读得很认真,可那天总理在读着读着读着时候,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此时周总理情绪完全失控,作为一个国家领袖,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也因此场陷入了一片悲伤之中。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文献

陈毅的轶事 作者:胡 兴 模

陈毅 作者:张德银

陈毅在上海 编辑:邹林春

人民周刊:陈毅的严正家风

方志四川:【廉洁文化】三个小故事感受陈毅元帅的清廉家风

1 阅读:71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