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韩先楚病危,81岁陈云来看望,韩先楚:我决定不做手术了

历史的丰碑 2024-01-15 17:46:58

韩先楚早年替人打零工养家糊口,恰逢大变,便参加了农会。

他这个人很有战斗天赋,在几年之后就参加了共产党,之后的他更是成为了一名独立营的营长,领导的独立营也被编入了红军之中。

在长征途中,韩先楚率领着红军在前面奋勇作战,英勇作战,把自己的作战策略运用得淋漓尽致。

后来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韩先楚也是在这时候第一次看到毛主席,以前他就对毛主席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亲眼看到,顿时被他的风采和英雄气概给征服了。

同时,主席也从徐海东的口中,得知了韩先楚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军。

毛主席的眼光已经被证实是独一无二的。在解放战争中,韩先楚带领第四纵队在东北的战斗中,打了五十多场仗,即便是连廖耀湘,也对他赞不绝口,称他所率领的军队,动作如闪电!

1946年2月,林总要把韩先楚调过来,黄克诚看在刘震等人的突出贡献上,婉言谢绝了。林总不愧是林总,之后便任命了韩先楚其他岗位

1946年5月,四平被国民党军队抛弃,韩先楚发动鞍山和海城战役,逼得潘朔端不得不揭竿而起。

十月,新开岭战役再次打响,韩先楚再次率军支援,集结力量与火力,一举歼灭了25师"千里驹"。

九月,时任第三纵队司令的韩先楚,长途奔袭240多公里,消灭威远堡敌第116团八千多人,赢得"旋风部队"之誉。

1957年秋天,福州军区发来了一份电报给中央政府,其内容是:

福州军区急需一个人去领导。

在这次会上,有几个人赞成叶飞这样的“老三野”,也有几个人觉得应当“补充福州军区的新兵”,秘书对毛主席说:

“我们人民解放军能人异士何其之多,咱们又如何用得着吵成这样啊,一股旋风就能吹走咯!”

毛主席想了想,拍了拍手,哈哈大笑道:“好!那么,我就让旋风将军当福州的领导者吧!”

主席所说的“旋风”,指的就是韩先楚。

然而让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韩先楚居然会不同意这份任命:

“主席,我不想干,我想请上面给我换个工作。”

“福州,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必须要到。必须要听从政府的命令,而不是拿着国事当儿戏!”

韩先楚在台海战场上的工作,本应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但他为什么要违抗命令,拒绝前往福州?还想让毛主席给他换个工作?

实际上,韩先楚只不过是认为他这个从东北到海南岛的老兵,根本就没有在华东、华南待过的经验,所以才会拒绝。

解放华东和华南的任务,历来都是在陈毅、粟裕两位将军率领下,在华东三个兵团中进行的。

因此,当韩先楚被委任为福州大军区司令的时候,他的心中也是不免有些感慨道:

“福州大军区的三个主力都是华东的军队,如果我不认识他们的话,还能做什么?”

所以,韩先楚认为,福州大军区的指挥官,应该是交由叶飞、宋时轮这些三野的著名将领来担任,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华东、华南两个区域的防御任务。

韩先楚实在无法理解,为何中央放弃了从三野的众多名将,却偏偏要让自己当福州大军区的指挥官?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韩先楚在海南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毛主席才会考虑派韩先楚去,以此来威慑蒋介石的军队,让他在战场上进一步的威慑蒋介石。

到任以后,韩先楚针对福建的实际情况,然后他不久提出了“炮击金门”的一整套详细计划。

而且,因为台湾岛上的国民党,早就盯上了福建,而韩先楚则率领着部队,研究出一种防守体系,及早防范住了国民党。

正如韩先楚所料,国民党总是会在福建的战线上骚扰。

当然,国民党部队从来也没有成功过。

根据不完全数据,1962年至1973年间,根据韩先楚将军的精心部署,福州战区军队在福建管辖范围内,累计消灭了敌人90多次入侵,共计1000多人。

这也使得福建普通民众的日子越来越平静。

韩先楚在福建的时候,他不但处理好了军队的问题,而且还领导着当地的民众,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灾救灾工作。

福州地处海滨,在夏季和秋季,都有好几场的台风袭击了海岸。

韩先楚则是虽为内地人,可是他却是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反应。

除此之外,他还在不断改进军队各个级别的紧急救护计划,同时他也让各个连制定防台风救灾计划。

此外,韩先楚还会定期举办演练,让大家在遇到天灾的时候,能够保持镇定。

由于早有准备,每当有台风袭来,福建军队总能及时赶到现场,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因此,韩先楚得到了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

在1967年夏的时候,韩先楚因身体原因便主动要求辞去福州军区司令职务。

韩先楚是从战争中一路走来的,他的体质远超寻常人,不过他常年忙于工作,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在朝鲜战役中,他就得了十二指肠溃疡。

出于全局的需要,韩先楚在接受简单的救治之后,便立即重返朝鲜战场了。

等到朝鲜战后,国内局势也得到了更大的改善。但韩先楚急于要为祖国、为民族做点什么,没有来得及静修,他便再次动身转往南京军校继续深造。

以前,韩先楚是个战场上的“勇敢分子”,对于自己的伤势,他是绝对不会提起的。

但这一年工作压力极大,给福州的军队和他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韩先楚本来已经做好了辞去职务的打算,但在他的秘书的劝说下,他还是给了中央军委和主席一封信,说:“现在,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很难继续下去了。所以,我想请您允许我辞职一段时间,等我的健康恢复了再说。”

不过,虽然韩先楚很少透露自己的病情。

韩先楚在荣誉碑上是那么的坚韧,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身上的伤痕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共中央收到韩先楚的辞职信之后,认为现在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也就没有批准韩先楚。但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最后还是准许他返回湖北的家乡疗养。

韩先楚的老家是在湖北红安,属于一个贫困地区,因为条件艰苦,所以组织上给他进行了安排,让他早日康复。

在这期间,毛主席也乘坐一辆特殊的列车抵达了武昌,并在东湖下榻,这也是主席今年以来首次离开北京。

韩先楚的请病假申请迟迟未获批,而此时,祖国急需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却因生病而被放了一段时间的假。

那时,他距离毛主席的住所只有一面之墙之远。

有一天,外面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韩先楚闲着也是闲着,拿着枪就往外走,还真符合他那“胆大包天”风格。

本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现在主席也在东湖,主席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枪响,顿时让所有人都慌了神。

主席立即让卫兵过去一看,原来是韩先楚为了放松心情而开的枪,当他听到韩先楚在开枪时,他的脸色就逐渐恢复了正常。

这时候的韩先楚也是冷静下来,他在开枪之后,也是突然想到了旁边还有一位主席。

韩先楚精神高度紧绷,他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不过是打只小鸟竟然会被毛主席发现,于是他亲自去毛主席家向他表示歉意。

韩先楚刚想说对不起,没想到毛主席竟然亲自上门,把几个芒果、几条小娃娃给韩先楚递了过去,并让他尝尝。

韩先楚见到毛主席,脸上也是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惭愧之色,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会亲自登门拜访。

他看着毛主席,一脸歉意地说道:“主席,是我错了,我不该带着这把枪……”

韩先楚的话还没有说出口,毛主席就摆了摆手,“不要提了”,他的话还没有说出口。接下来,两个人又聊起了当年的革命往事,二人对于开枪之事,也是不再提及。

1973年,中共中央举行了一次政治局会议。毛主席在这一次的会上提议,把八个地区的指挥官调换一下,就是要防止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呆得太长,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五日,时任福州军区司令的韩先楚和李志民接到命令,要他们马上赶往北京开会。在得到消息之后,韩先楚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京。

毛主席在开会的时候,向各大军区的领导征求了一下他们的看法。毛主席回答说:“每到一个新的地区,总要遇到一些麻烦,但是我们要走一步看一步,那就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的。”

当韩先楚开完会的时候,毛主席将他拉到了一边,对他讲道:“你可以去沈阳了。”

韩先楚无奈道:“我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也就上过战场而已。

毛主席安慰他说:“你到广州工作,怎么样?”

韩先楚没有说话,毛主席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道:“韩先楚,你可以到兰州任职,你呀一直以来可是一个不错的同志嘛。”

韩先楚见毛主席如此信任自己,自然不能推辞,当即答应了毛主席的要求,“我会听从毛主席的吩咐。”

在1981年的冬季,此时已经是六十八岁的韩先楚,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看望亲人。

这一回,在村口的时候,他的“发小”再次认出了他。

这时,一位穿着破烂衣服的老头在路上碰到了韩先楚,他正准备离开村子。

两个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然后老头一脸茫然的问道:“难道祖宝回来了嘛?”

这几个字,就像是一道惊雷,劈在了韩先楚的心头之上。

“祖宝”只是他的小名,就连村里的人,也没几个人会这么称呼他。

这时候韩先楚走过去一看,却是惊讶的发现眼前这老头正是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陈尊友。

这个发现也是让韩先楚兴奋不已。

上一次回来,他都没有遇到过自己的朋友,没成想这一次竟然是遇到了。

可是,当韩先楚见到自己的老朋友,却是一副衣衫褴褛的样子时,他的心里却是忍不住有些不是滋味起来。

接着韩先楚便和陈尊友一起,回到了村子里,看望了一下自己的过去的朋友们。

当韩先楚回到自己的朋友吴海洲家里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吴海洲身上的衣服也很少,而且他家里也很破旧,这就让韩先楚心里很不是滋味了。

然后,他又遇到了几个村民,这些人大部分都很穷。

这让韩先楚想起了自己在离家之前,曾经说过的话。

现在那些个地主们被赶走了,土地也还给了所有农民,可是要想发展自己的国家,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直到韩先楚返回了县城宾馆,他的心情依旧不是很好。

想了想,他还是掏出手机,给兰州军区司令部打了个电话,然后吩咐道:“通知下去,给我调集五万套军外套,全部运到红安!这笔钱从我们一家都工资里面扣!”

韩先楚带着那么多的军用外套过来,一方面是因为他想要帮老家的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红安的缘故。

那时候这里还是被称为“黄安”的,有着无数的年轻人为了那片土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有不少人为了那片土地而战死。

现在眼瞅着冬天就要到了,他这个当司令的,总要给这些死去的人一点补偿。

韩先楚对祖国、对革命事业的感恩与热情,也使他在红安老百姓心目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

1986年,韩先楚因病得厉害,不得不被送到了医院接受医治。他的太太刘芷对他很是心疼,于是便陪在他的身旁,悉心照料着。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老者来到了他的房间,原本他是不想让这么多人进来的,但是一听说对方是谁,他就让家里人先离开了,自己去看看。

两个老头对视了一眼,都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来访的那位老先生就是我们党的高层领袖陈云,当时的他已经是81岁了。

最后,还是陈云主动提出,他先是问了一下韩先楚的情况,然后又问了一些关于接下来的治疗和恢复措施。

接下来,两人又说起了当年在东北前线的日子,说着说着,两人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陈云望着躺在床上的韩先楚,安慰道:“你呀一定会好起来的,不用担心!”

然而,韩先楚马上又补充道:“我的病,用了那么长时间,也不见好转,现在我都七十多了,不能再去做手术啦。”

韩先楚很清楚,自己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了什么程度,就算他愿意接受治疗,活下来的可能性也不大。他将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可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将自己的钱和资源都用在自己身上。

陈云很不情愿地离开这个老伙伴,但是他尊敬这个伟大的同志的最终抉择,就像从前一样,他决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他作一次道别。

临终之前韩先楚躺在床上,虽然很疼,但他更关心的,却是那些老旧小区里的人们。他又将自己的妻子给喊了过来,再三嘱咐:

“咱们这辈子都是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老百姓,什么都没干,等我死了,就别放进八宝山公墓了。这不是种树的时候么,你帮我找几棵雪桂花什么的景观树,送到红安去,让我们的领导在城关的大街上栽一棵,作为一片景观,这份心愿,就拜托你了”

韩先楚继续道:“我这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我不能多陪你一段时间,若是有来生,我们还是要结婚的。”

刘芷听了这话,泪水从脸颊两侧夺眶而出。

在韩先楚去世后,刘芷将雪松和白玉兰等小树送往了红岸,以表达他对家乡人民的怀念。

刘芷于2018年六月去世。她的家属将她的遗体葬于红安烈士陵园,与她的爱人同归故里。

6 阅读:2326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