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病逝后,毛岸青给叶剑英写信:父亲对伯伯是很尊敬的

历史的丰碑 2024-01-17 14:34:44

前言

叶剑英在他的晚年曾说过,他这一辈子最敬佩的有四个人,第一个是毛主席,敬佩主席的高超的手段;二是孙中山先生,敬佩其为人以及无私的精神;三是周总理,很欣赏总理的风采;四是邓小平,敬佩他的果敢和多谋。

叶剑英其中最佩服的就是毛主席了,当他在晚年最后一段时间里,提到毛主席的时候,他总是会忍不住哭出声来。

战争年代

叶剑英高中毕业后,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依侨乡风俗,十九岁时,他就去往了马来西亚工作。

1917年回到家乡,就读于云南的讲武堂,也是在此期间改名为剑英。

1927年蒋介石发起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曾经在此期间试图招揽叶剑英,但叶剑英毅然选择放弃了一个月一万多块钱的工作,跑到武汉,并且要求加入共产党,周总理得知他的请求后,同意了下来。

1927年8月1日,随着周总理、贺龙、叶挺等领导在南昌城上发起了南昌起义,这是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建国的开端。叶剑英在南昌起义的领导人物中并没有名字,但他却在革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却不为人们所熟知。

在起义前夕,汪精卫、张发奎就已察觉事情有些不妙,密谋利用庐山会议的名义,将贺龙、叶挺逮捕,企图以此让起义自溃。

当时的叶剑英还担任着第4军参谋长,在他还没有公开自己是中共党员之前,就得到了这一情报。

因此,他马上把贺龙、叶挺等人叫到九江城商量策略,众人决议不去庐山,而是把部队调往南昌,以便发动南昌起义。

叶剑英在南昌的斗争中居功至伟,没有叶剑英,南昌起义的历史也许要被改变了。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向广东进军,为第二次北伐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作了铺垫。叶剑英坚持不让张发奎去追击,而是说要让起义军跟广东的李济深打一场,这样张发奎才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张发奎一听到这个“妙计”,当然是拍手叫好!

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北上,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叶剑英在此期间担任中央纵队司令员。

两个月以后,他又出席了“遵义会议”,见证了毛主席再次回到了军队领导人的职位上。

1935年6月,红1、4方面军在懋功会合,中共中央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即向北方进军。但是,红4方面军的一个重要领导者张国焘,对此发表了一种不正确的主张,主张“向南方进军”。经过毛主席、周总理的努力,他这才不情愿地同意红1、4方面军混编,分成左右两路,一起向北方进军。

叶帅,也曾强烈地抵制过张国焘这个不正确的意见。

八月时候,张国焘带着左翼部队到了阿坝一带后便不再前进,但这时候的他又不肯与中共中央所属的右路军离得过近。

九月九日这天,张国焘秘密致电陈昌浩,命令他“尽快处理南下问题”。这个时候的陈昌浩同志正对着军队发言,参谋长把这份秘密电报交给了会议室外面的叶剑英。

一听这个消息,叶剑英立即就意识到了情况紧急性,连忙骑着马赶到了毛主席那里,将密电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收到消息的毛主席立即作出决定,决定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和红1、3军团主力向开出发,叶剑英带着军委的几个纵队跟了上去。

另一方面,由于张国焘的执意“南下”,红4方面军吃了很大的亏。

这件事情后来被毛主席反复提到,称赞叶帅是一个“大事不糊涂”能够在危急关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挽救了我们的党和红军!”

在我们党中,又有多少人,能得到毛主席这样的夸奖?恐怕也是屈指可数吧?

1970年11月,叶剑英到福建视察工作,他在此期间听取了福建有关负责人的报告之后,就对周围的同志说道:“我1953年回乡以后,至今已过了很多年。不知道现在的故乡,有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叶剑英在众人的陪同下,又一次回到了梅县老家。

1971年1月6日,叶剑英乘坐专机抵达兴宁机场。他在随行人员的陪伴下,游览了合水水库,龙北钢铁厂等地。

当叶剑英到达梅西水库时,他曾听梅县工作人员作报告,把兴建梅西水库的计划告诉叶剑英,对此叶剑英很赞成。他说:“你的这个想法很好,合水水库咱们是可以学一学的嘛,第一,它的建设很好,第二是,经营也很错。三是能更好地发挥防洪、抗旱、发电的作用。”

之后,叶剑英在梅县的几位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东门塘市场考察,详细地向村民们了解了肉类、蔬菜、粮食等方面的情况。

后来,叶剑英回到了雁洋,他看到这十多年来,故乡的面貌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看到这样的情景,叶剑英很是担心。

这天叶剑英由会见了梅县地委各有关负责人,他动情的说道:各位,今天能再次见面,我非常荣幸。这次是外出,我由北京到福建,再到广东,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这一回家乡,感到十分的愉快。

说到最后叶剑英激动地说道:“等到第五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假如我还没有见到马克思的话,那我必须得回来再看看。”

挚友周恩来

1974年6月1日清晨,周总理完成了他的全天工作。

众所周知,那时候的周总理,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老人了,这时候的总理还是个病人,肩负着这个新生的国家重担,为了让国家可以在世界上生存下去,总理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努力,哪怕是总理生病以后,他也是在工作结束之后才入选择住院。

其实周总理从住院到手术台,他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做手术前那段时间更是珍贵无比。

叶剑英全程目睹了这一切,他的心中也是焦急万分,但他也只有“打好前战”这一条路可走,为周总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头发花白的叶剑英,在周总理做手术的时候,亲自去了一趟医院的餐厅,对厨房众人表示感谢:“请各位为众位专家做一顿好吃的,这也是在为总理治病,拜托各位了!”

叶剑英虽是个军人,但他对老朋友关怀极为周到,医护人员晚上的伙食补助,以及伙食标准,都是由他来决定的。

周总理刚入院的时候,叶剑英那段时间天天来看他,有时候深夜,叶剑英还会在总理的床边,隔着屏幕,默默地看着总理,不知不觉间,他不由的想起了自己与周总理的往事。

红军长征刚开始以后,叶剑英就曾率领红军于1934年渡湘江,但在突围的过程中,叶剑英却是被敌人的飞机所伤。

当时他的臀部和双腿受了极大的伤,周围的干草也被鲜血染红。

周总理知道了这件事后,立即派遣了卫生部的负责人前往抢救叶剑英,由于叶剑英伤势太重,不能自己行走,众人便找到了一副担架,将叶剑英送到了医院。

周总理虽然日理万机,但也经常与卫生部联系,询问叶剑英的病情,好在幸运的是,叶剑英的病情之后便趋于平稳下来,再无性命之忧,见此周总理也才算是彻底放下了心来。

叶剑英很感激周总理对他的关心。

之后周总理突然发热,叶剑英也很是着急,到处打听之后,最后他终于在卫生局,请来了一位医术高超之人,这才为周总理治疗。

叶剑英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与周总理关系最为密切的同志之一。

西安事件发生之后,叶剑英就跟着周总理来到了西安,并且秘密的联系上了张学良,尽管说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了起来,不过他们还是留下来继续做起了统一战线。

在共产党与国民党势如水火之际,叶剑英仍然坚守在统一战线的第一线,与周总理一起,被誉为“中共外交骑士”

然而,叶剑英与周总理却有次差点丧命于蒋介石手中。

周总理与叶剑英因为工作关系,于1938年11月12日在长沙的八路军办事处下榻。

但就在这天夜里,办公室的房间里突然便是起了大火,蒋介石为了烧毁长沙城,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行起了了“焦土政策”。

危急关头,叶剑英的警卫们才把他唤醒,要他赶快撤出这个是非之地,但叶剑英却并没有马上走,这时候的周首总理就在二层,尚未脱险。

危急关头,叶剑英也顾不自己的安危了,他立即登上了二层,猛敲总理家的大门:“起床啦,起火啦!”

这一次多亏了叶剑英的提醒,周总理才被成功营救出来,对于叶剑英的拯救,周总理也是大为感激的。

在皖南事件发生后,由于重庆形势的复杂性,周总理便派遣大批干部返回到了延安,此时叶剑英仍在重庆与国民党进行着战斗。

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两人都想成为对方最坚固的盾牌,就这样二人一同经历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

时间转到1976年的元旦,这一天北京的天气异常寒冷,到处都是霜雪,清晨时刻,叶剑英开车赶到医院,当他看到周总理的时候,眼泪精神一下子落下来了。

那时候的周总理正躺在病床上,此时的总理在给医生们念着毛主席写的两首诗,叶剑英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是看着周总理那张疲惫而又坚毅的脸,他最后还是说不出话来。

叶剑英上前一把抓住周总理的胳膊,安慰他要休息,周总理微微一笑,用很是虚弱的嗓音说道:“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听到总理这句话的叶剑英再也无法控制心中的悲痛,他不禁泪流满面,他明白,就算此刻是到了弥留之际,周总理心中依然是牵挂着祖国,牵挂着民族的。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深受民众爱戴的周总理因病逝世,79岁高龄的叶剑英,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住地眼泪往下掉着。

那天,叶剑英很早就赶到了现场,他看着周总理的画像,等到他听到邓小平泪流满面地念道:周恩来同志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一刻,叶帅又一次流出了眼泪。

叶帅这辈子实际上是没怎么掉过眼泪,可是陪在周总理身边的日子里却是落了好几次泪。当时和叶剑英在一起的马望兰大夫还记得,叶剑英他很少会掉眼泪,上一次见到他落泪的时候,还是周总理病危的时候。

对毛主席的怀念

1976年12月28日,毛岸青特地写信给叶剑英道:“家父非常敬重伯伯,非常喜欢伯伯的诗词,还将毛主席录中的那首《远望》寄给叶剑英。

当叶剑英接过毛岸青的来信后,他若有所思。

叶剑英万万没有想到,毛主席居然会亲自将这首诗写下来,送给自己的孩子,而且,在那封信中,那句“父亲对伯伯是很尊敬的”,这句话,一下子就是让叶剑英回忆起了当年与毛主席在一起的情景。

当他读到毛岸青写给他的那封信时,不禁感叹了一句:“当年的那个小子,如今已经成长起来了!”

后来,叶剑英对毛岸青也很是关心,经常询问毛岸青的近况。

当叶帅知道毛岸青对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时,他也会感到骄傲,这时候的他脸上也是不自觉间露出了笑容。

虽然毛主席已经逝世,但是叶剑英对于毛主席个人以及毛泽东思想的信念却从未变过,并且是越来越强烈。

后来在叶剑英八十五周岁诞辰。负责叶剑英生平的一位工作人员,亲自到叶帅的寿宴上,为叶帅念了一首生日诗。

叶剑英一脸的兴奋和喜悦,他说了一许多,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我感到很是抱歉,这一生我什么都没干,只是个打杂的。要不是跟着毛主席,我现在或许还在南洋当个小商人呢!在家当老师啊!这就是所谓的巧合把。一想起毛主席的一生,我的心就会感到难过。

叶帅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激动,到后来已经泣不成声。

据熟悉叶帅的人说,每当提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时候,叶剑英大多数会哭的。

或许,叶剑英对毛主席就是这样发自心底最简单又朴实的感情吧。在他85岁的寿辰上,叶剑英有着许多怀念,但他想到的更多是毛主席,也是他最想念的人生导师。

离世

1984年7月的一个清晨,钟南山这天突然收到一个来自他的上级来电,他的上级只说了一声:“做好准备,马上启程前往北京!”

突然下达的任务,让钟南山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他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他便匆匆离开了这里。

一直等到了机场的时候,钟南山才明白,为什么要赶过来,原来是要自己亲自去看看叶剑英元帅。

钟南山知道叶剑英是“广东老乡”,也知道他在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他跟叶剑英也算是有点渊源,当初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任职的广东省人民医院,还是叶剑英亲自为其题名的。

所以,在上了飞机之后,钟南山就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位伟大的英雄救回去!

80年代的航班可不是今天能比的,钟南山用了数个小时的时间,终于赶到了北京,晚上9点半到达了急救中心。

以钟南山为首的几位专家,立刻投入到抢救病危的叶剑英的工作中去,不久之后叶剑英平安地度过了八一这个节日。

只可惜,那时候的叶剑英体质过于孱弱,他的病时常会发作,尽管经过医学专家的努力,但终究还是难逃病痛的折磨。

1986年10月22日凌晨1点16分,叶剑英的心电监测仪上,突然出现了一道“横线”,他的心跳也是在此刻完全停止下来,终年89岁。

叶剑英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全国各地,所有人都为他的去世而悲痛不已,十月二十二日,胡耀邦向全世界公布了叶剑英的死讯。

此后,叶剑英去世以后,全国各地都在第一时间举行了追悼大会。

不止是中国境内,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件事。十月二十九日,天安门和外交部都降下了国旗,向叶剑英表示哀悼。

叶剑英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出席纪念活动的有近5000名中外政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

悼念仪式结束后,叶剑英的家人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将他的灵柩送到八宝山公墓进行火葬。

十月三十一日,叶剑英的遗体被中央政府用飞机运送到广州,当时有近十万名海外华侨前来悼念。

在叶剑英去世一年后,中共中央为叶剑英的大型塑像及骨灰安置于广州红花岗陵园。叶剑英塑像下面是邓小平亲笔书写的“叶剑英”三个字。

3 阅读:981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