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很多朝代衰败的原因是由于皇帝太小?

琅琊左史 2024-06-28 16:03:25
主少国疑,如果没有霍光、张居正、多尔衮式亦正亦邪的权臣坐镇,基本上要亡国。

汉唐宋清四代的末代,要么外戚专权、要么宦官当政、要么外敌入侵、要么后宫干政,导致少儿皇帝频繁登基,最后都亡国。

西汉末年,汉平帝刘衎和汉孺子刘婴都是权臣王莽所立,这个时候的西汉已经日薄西山,两个皇帝登基时分别是9岁和2岁,完全是王莽的傀儡,之后王莽称帝代汉,西汉灭亡。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登基时12岁,汉废帝刘辩登基时稍大一些17岁,汉献帝登基时8岁,东汉末年宦官乱政、外戚专权,皇帝年弱,都是大臣和宦官手中的玩偶,当曹丕称帝的时候,大汉气数终尽。

唐朝末年,唐僖宗李儇登基时12岁,唐景宗李柷登基时12岁,唐末的宦官权势熏天,都已经到了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宦官之后就是造反起家的朱温掌权,也能随意废立皇帝。唐灭亡之后就是大分裂的五代十国时代。

宋朝末年,三个皇帝都是幼儿,均是宋度宗之子。宋恭宗赵㬎登基时3岁,这时候元军已经向南宋发起总攻,登基第二年就被俘虏。再之后就是他的兄弟宋端宗赵昰和宋少帝赵昺轮番登基,两人登基时分别是7岁和6岁。陆秀夫最后背着赵昺跳海后,宋朝灭亡。宋朝以抢夺后周幼儿帝位开始到幼儿被逼跳海为止,真是个讽刺的轮回。

清朝末年,同治登基时6岁,光绪登基时4岁,宣统登基时2岁,这期间全都由慈禧掌权,三个皇帝基本上没有发挥治国作用。晚清风雨飘摇,在西方列强和内部革命双重打击下垮台。

但也有反例,少帝登基,国家非但没亡,反而越来越强盛。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时只有8岁,在霍光这个权臣的辅佐下,也缔造了中兴气象,为昭宣之治打下了基础。

明朝万历皇帝10岁登基,高拱当时还是首辅,说了句“十岁孩童如何治国”,就被罢官回家养老,之后便出了权臣张居正,总览大权,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万历中兴。

清朝顺治和康熙爷俩都是6岁登基,顺治一朝由多尔衮摄政,顺治要喊他皇父摄政王,没有多多尔衮,清军入主不了中原。康熙刚登基时,鳌拜专权,不过鳌拜还有索尼、苏克萨哈等对手,最后还是被康熙擒杀,之后便是康雍乾三朝盛世。

有这几个反例可以推出这么一个结论:如果少儿登基,只要大臣能够公忠体国,那么国家一般都会强盛。但如果少儿登基,有宦官干政、有外戚专权、有后宫干政,有外敌入侵,那么基本上必亡无疑。

兴衰与否,关键就看权力博弈过程中,最终胜出的团队道德品质的高低了。

0 阅读:89
评论列表
  • 2024-06-28 18:56

    皇帝不是一般的物种,在我们看来王莽和霍光不一样,但在皇帝眼里没区别。

琅琊左史

简介: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