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罗荣桓夫妻散步偶遇毛泽东,毛泽东重提旧事:还是我说得对吧

历史的丰碑 2024-01-19 14:14:09

罗荣桓于1902年生于湖南寒水乡。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贫穷而退学,不得已下罗荣桓成了一个农民。

但他很知道,如果想要摆脱贫穷,那天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点书,所以一有空,罗荣桓就会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也因此,他早早的就戴上了一副眼镜。

见罗荣桓这么勤奋,他的父母很是心疼,于是一咬牙,执意让他去上学。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连一顿饱一顿都没有,可以想象当时他的父母是多么的重视教育。

知道了父母的辛苦,重返学校后,罗荣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刻苦学习,天天看书直到半夜。

在家长的期盼下,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大学。

上了大学以后,罗荣桓逐渐认识到了那些帝国主义的罪恶。

这些人往往采取粗暴的手段,相互串通以获取个人利益,同时这些行径也引发了许多人的反对。

罗荣桓出生于贫困家庭,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因此后来的他才会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革命。

在此期间,他们曾数次发动过农民的大罢工、大示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上成效并不大。

罗荣桓1927年去往了中山大学就读。

在那里,他跟共产党有了联系,得知了共产党是为农民而战的,于是他立即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年团。

在这个集体中,众人各司其职、互帮互助,这也使罗荣桓对于社会主义的理想更为强烈。

同年,经介绍人的引荐,罗荣桓主动加入到了党组织中,并被选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没过多久,他就被调到了鄂南通城,参加了几次通城和崇阳的运动,也是在这个时候,罗荣桓认识了毛主席。

罗荣桓第一次见到主席时,只是在想,眼前这位嗜烟如命的家伙是如何入党的?心中略带几分不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毛主席办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而且还常常带领群众到农村帮助群众,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而且,毛主席善于思考,敢于行动,这是许多人所不具备的。

为了能够向毛主席多学习,罗荣桓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造”,都紧随在毛主席的身边。

那时候,毛主席经常会和罗荣桓一起,对他说:

“我的目的是为这个国家的人民而奋斗,我会用我的一切甚至是我的生命来换取它。”

七七事件发生后,有一日,毛主席的警卫员找到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告诉她主席想要和她见面。

听到这句林月琴有些忐忑,她曾经和毛主席打过交道,也听到了毛主席的讲话,但是,这是她头一回跟主席说这样的话。

林月琴战战兢兢地走入毛主席的“窑洞”中,见状,毛主席立即起身相迎,请她入座,接着毛主席问道:“月琴同志,你干了哪些工作?有没有上过战场啊?”

林月琴听到主席的话后,赶忙回答说:我以前是在红四方面军的,过去曾做过宣传工作,然后就负责起了一个营的女兵。

“噢,这么说原来你还是个营长嘛,那你和罗荣桓同志在婚礼上都吃的些什么呀?”

“我们当时吃了一顿面。”

听到这里,毛主席忍不住调侃道:“那你怎么不叫我一起去吃呀?”林月琴听出了毛主席话里的调侃之意,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此前刚走进来的尴尬也是迅速一扫而空。

毛主席看林月琴不再如之前那么紧张,便与她谈起了罗荣桓,令林月琴感到惊讶的是,毛主席竟然会对自己的丈夫如此之熟悉。

罗荣桓是湖南衡山县人,少年时代先后到过长沙,北京,青岛,武汉,广州等地,一九二七年参加了中国的革命。

在三湾起义中,当时有许多同志由于工作困难而纷纷离去,唯有罗荣桓,他毅然选择了留下,跟随毛主席到井冈山去。

这时候毛主席接着又对林月琴说道:“那你可知道,我选荣桓做这个党代表的原因是什么?”

林月琴却是摇了摇头。毛主席很是严肃地告诉林月琴说:“他是个诚实的人啊。

“荣桓为人正直,有原则,有大局观,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也很宽容,这正是我们在政治工作中所需要的!世上没有踏踏实实的精神,是很难做成什么事情的。”

如今中共中央已经研究过,我们的家人不能跟随我们一起去,荣桓同志已经确定了会把你留在延安工作了。

毛主席见说完这句以后,林月琴的神情明显变得有些沮丧,于是主席便关心地问道:“你们刚结婚没多久多久就要分开,这对你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些?

林月琴这才明白,原来毛主席在百忙中抽空和她说话,其实是在自宽慰她。这时候的她虽然也不愿意与罗荣桓分离,但是作为一个军人,她还是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她盯着毛主席,十分认真的回答说:“这一切都是为了革命。”

临走时,罗荣桓握住了林月琴的双手,告诉她说:

“那我就先回去了,你就在延安安心读书,努力工作吧,咱们都是党员,要牢记毛主席的话,要老老实实做人,对党的事业要保持足够的忠诚。”

后来在1958年,那时候新中国已然成立,毛主席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碰到了罗荣桓和林月琴,他们两个人来到毛主席身边,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微笑着对林月琴说道:“你看,我就说罗荣桓是个正直的人吧,我是很欣赏他的,他说的都是老实话。”

林月琴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毛主席的话。

时间线再回到战争年代。

山东八路军纵队八路军在于1938年底在沂蒙山地区创建,这里为能够抗击日本人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时,黎玉,也就是山东纵队政治委员,写信到延安,要求延安方面对山东根据地进行人力、战术上的支持。

黎玉给延安打完电话之后,毛主席就让陈光和罗荣桓两个人带着115师来到了山东,想要借助这些人的力量,在山东地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把整个山东的局面给激活了。

然而,陈光和罗荣桓等人的抵达以后,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势如破竹”,反倒是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和分裂。

1940年,中共115师团工作座谈会上,山东分局书记朱瑞,这时候对115师团的工作提出了批判。

这也让陈,罗两个人的工作变得更加艰难起来。不得已下罗荣桓只好给延安方面打去了个电话,表示自己的能力不够,想要到外地去进修,

这时候朱瑞更是给罗荣桓添了一把火,他希望可以考虑把罗荣桓从山东调走。但是毛主席跟罗荣桓很近,主席十分清楚罗荣桓在政治上的卓越能力。关于山东问题,实质上就是领导权的事情。

这两支部队都希望在保存实力的同时进行游击战,但事实上,如今的局势,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

罗荣桓在部队里干了许多年的政治工作,当然比更适合眼前的这个职位,但由于党内错综复杂的关系,他的一身本领很难发挥出来。

随后,毛主席为了方便罗荣桓以后的工作,将罗荣桓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并代师长。

后来毛主席又让罗荣桓为代替了朱瑞,这样山东地区就形成了以罗荣桓为主的团队。

之后罗荣桓在山东呆了7年时间,他也将山东变成了“八路军的天下”。

1961年2月4日,罗荣桓与贺龙一同乘坐一列火车,到南方去巡视。

因无长江桥梁,列车抵达浦口后需转渡。时任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副政委肖望东,等人亲自接待了他们。

在列车上,许世友等人把部队目前的情况报告给了罗荣桓、贺龙两位元帅。

许世友告诉罗荣桓说:

“目前南京地区的形势并不乐观。别说战士了,连部队里的干部,每个月都只有31公斤的口粮,还没有肉类,更不要提什么油水啦。特别是团以之下的军官,天天都要跟着战士们翻山越岭的训练,体能也大不如前。”

罗荣桓在仔细听取许世友报告的同时,他强忍着身体上带来的不适,努力记录着许世友说的一切。

一听说部队的后勤完全不能得到保证后,这时候罗荣桓心里一下子就凉了半截。

罗荣桓看许世友沉默不语,马上向他问道:“对于这种现象,上面作了什么安排,下面又是什么反应?”

许世友汇报道:“战士和军官的情况都很好,我和部队里的人开过几次会,决定让他们在业余的时候,开辟自己的菜园和农场。这样也可以减轻我们军队的负担。”

罗荣桓、贺龙都很欣赏许世友这一举动。接着,贺龙又说:

"我们的国家现在很是艰难,可是,部队是我们国家的生命啊,没有我们的部队,就不能有国家。以前是依靠部队我们才得以建立新中国的,这次是依靠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干部是最宝贵的财富,不可以因为后勤上的短缺就让咱们的干部身体跨了嘛!

罗荣桓在巡视时,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适,那几日天有好几次几乎都要晕倒了。

当时许世友和其他几位将军对罗荣桓的健康状况也很是担忧,要他到南京的一家医院去看看,同时对南京的工作指导一下。

罗荣桓一直以来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只要多一分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些工作嘛”他的这句话是这样讲的,他也是如此做的。

在罗荣桓的词典中,似乎从来就没有“休息”二字,他只知道工作,对此,当时住在他隔壁的的贺龙实在看不下去啦,于是就会常常想办法把罗荣桓拉出去。

许多人都清楚,贺龙在老年时期喜欢垂钓,而贺龙则常常给罗荣桓讲垂钓的益处,这既是给了罗荣桓一个休息的机会,又是能让自己多一个垂钓伴侣。

有一回,贺龙看罗荣桓这几日一直在忙碌,就找到聂荣臻,两人好说歹说才“拖”罗荣桓离开。

贺龙在前往龙潭湖的路上不断地向罗荣桓解释如何捕鱼。到了湖畔,贺龙很是热心地帮助罗荣桓打窝,然后撒鱼饵……。

罗荣桓刚抛出鱼饵没多久,他就惊讶的发现自己的钓竿开始剧烈地下沉起来。没成想果然钓到了一条大鱼!此刻这只鱼正一边吃着诱饵,一边朝着更深的地方游去。

罗荣桓是个初入钓鱼门槛的人,对此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他被这条鱼代的一个踉跄。

贺龙见状,连忙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快步走了过去,对他说道:“老罗呀,你放心,交给我吧!”

说着贺龙就从罗荣桓手里拿起了鱼竿,然后只见他娴熟地放开钓线,只见这时候贺龙一边放,一边讲道:“这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见贺龙如此娴熟地操作,罗荣桓不禁感到有些奇怪起来,他这一回抓上来的是几斤几两呀?

最后,这一番“斗智斗勇”后,贺龙收线,一条17斤的大鱼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钓上来的时候,大家都议论起了眼前这条鱼该如何食用,只有罗荣桓还在发愁,这么钓龙潭公园是不是要赔钱了。

后来他才知道,在这个地方捕鱼的人,每个三个月都得缴纳数十元的费用,而且多钓的鱼还会上交给园林,听到这里,他这才放下心来。

从此,罗荣桓除了工作之外,又多了一种嗜好。不过,罗荣桓虽然在捕鱼,但他的心思还在工作上。所以,他经常会走神,手中的钓竿也会跟着走神,有好几次,鱼儿上钩了,他都不会抬杆。

见状,贺龙开玩笑地对他说:“老罗,人家都说姜太公钓鱼是愿者上钩。你这是恰恰相反嘛,人家鱼咬住你的钩了,可你就是不肯提竿啊。”

后来罗荣桓的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的妻子林月琴看到这一幕,非常担心。几次三番地劝罗荣桓去看医生,但罗荣桓始终不肯。林月琴没有办法,只得把这件事上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知道了以后,马上请他到医院里来,并规定他一天只准接待两拨人,每次不准超过一个钟头。

1963年12月,此时的罗荣桓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时候他对自己的妻子说:等自己死了以后,就换一间普通的屋子吧,别去搞什么特别,并且他告诉自己的子女们说,自己没有什么财产可以给他们,唯一的遗言就是:

“你们要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一定要永远的干革命啊。”

16日中午,罗荣桓离开了人世。

当天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听聂荣臻讲话,讲话之前,毛主席建议全体人员为罗荣桓的去世一同默哀,

接着毛主席又让罗瑞卿大将把自己对罗荣桓夫人的慰问转达:

“告诉他们,罗荣桓去世了,我感到非常遗憾……”

因为罗荣桓是新中国开国以来的首个离开人世的开国元帅,所以讨论后,决定将罗荣桓的葬礼,按当时任弼时葬礼的规格和规格来处理。

12月19日下午3点,罗荣桓元帅的葬礼在北京医院正式举行,这次告别仪式超过了2000多人的到访。

当时的罗荣桓身着一身元帅礼服,满是安详的静静的躺在鲜花中,

那天刘伯承、聂荣臻、贺龙和叶剑英等众位开国元帅们纷纷赶来,一共为这位从革命年代走来的战友送别。

不久之后毛主席带着刘少奇、邓小平、朱德等领导也赶到了现场。此时的的主席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按照一般情况下,主席都会避免参加这类活动。

可是这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第一次参加国家领导人的丧事活动。

那天毛主席静静的站在罗荣桓的遗体前,默默哀悼,深深鞠躬,接着毛主席又绕着罗荣桓的遗体走了一圈,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老战友罗荣桓元帅的深深敬仰和无尽的思念。

最后主席拉着罗荣桓元帅的遗孀和子女的手,悲痛地告诉他们要节哀保重。

罗荣桓的公祭仪式于12月23日在太庙进行。当时刘少奇同志为他献上了花圈,接着邓小平上前为其致悼词。

就这样这位为国家付出了全部心血的开国元帅,就此走完了他这辉煌又壮阔的一生。

罗荣桓逝世三日后,毛主席等几位党中央主要领导前往北京的一家医院,同罗荣桓进行了最后诀别。

事后,根据吴旭君的记忆,毛主席得知罗荣桓逝世的时候,他的睡觉也变得很差,吃了几片安眠药也没有什么效果。

毛主席在送别典礼结束的那一夜,吃了两次安眠药,却怎么也没能入睡,于是主席便起来,在桌子上写了几行字,然后又将其丢进垃圾桶里,直到天亮。吴旭君在垃圾桶里翻了一遍,才把毛主席丢弃的那张纸拿了出来,看到了一张歪歪扭扭的纸条,只见上边赫然是一首诗:《吊罗荣桓同志》。

5 阅读:1266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