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得多则惑,辟谷,特指学习知识遇到瓶颈,与不吃饭并无关系

风在校文化 2024-06-26 21:30:50

不食五谷的“辟谷”,祸害道学文化上千年,应该结束了!

古老的“身”特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非身体;古老的“心”特指脑子脑力,并非心脏!

“以养身心”=调整科学研究过程。并不是“养护身体和心情”!

早就证实,道学是古代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

科学研究中需要大量吸收知识,而一些人,学习知识方面遇到瓶颈,再也不能“虚怀若谷”的吸收知识。古人称这种状态下为“辟谷”。

辟谷,特指:胸中再也吸收不了知识。谷=山谷,并不是稻谷。

但由于民众的愚昧,一来二去被演绎成“修仙过程中不食人间烟火”。

一,首先,修仙文化原本就是古语的“科学研究”。

文化机理如下:

修仙就是修行→修行特指“修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错误行为”→科学研究过程。

可见:科学研究=修行=修仙。

古人为了避开世俗烦恼,进山找个清净之地搞科研。这就是“山中人”→仙人的出处。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处!

二,不吃饭的“辟谷”完全就是杜撰出来的东西。

原意是说张良出道之前,不努力学习,心胸打不开、狭隘。成天想着打打杀杀的匹夫之勇。

辟谷,说的是“张良不学习,总躲避知识”,让心胸打不开。“辟开胸怀若谷”对知识的吸收为“辟谷”。特指“不吸收知识”。

原本,谷,特指山谷。后来杜撰出来“稻谷”。

注:《史记·留侯世家》载: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导不食谷,杜门不出不出岁余。”

翻译过来:张良没有出道之前。性格不稳定,毛病很多,在教导方面总是不能虚怀若谷,后来闭门不出努力学习多年。

三,科学研究中吸收知识处于“瓶颈”。是辟谷的重要特征。

老子在《道德经》中“少则得多则惑”,就是古老“辟谷”的出处!

它特指,吸收知识达到一个层级,会出现“同类型知识疲惫”。

这个过程需要学习者触类旁通的归纳总结,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体系”经过科研过程的“夯实”,大多可以获得“科研成果”,俗称“结丹”。

以上整个过程,才是古老道学中“练气功”并最终“结丹”的真正含义。

因为,道学中:气=炁=炁体源流。特指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作用力。俗称:力气、气劲。

练气功=练习对“作用力”的分析研究。并不是目前民间理解的“锻炼身体”的练气功。

所以,练气功,原本就是古老“科学研究”的含义!它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作用力(气)”的分析研究。

这是典型科学研究的节奏啊!

0 阅读:10

风在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