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真、借假修真的同与不同

风在校文化 2024-06-08 12:12:27

所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为“修行”;真实工作生活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称“修真”;借助实验活动进行的虚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称“借假修真”。

很多人说到中国传统文化,总以为这里是“法外之地”可以自由发挥,古老概念可以“自由定义”。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美其名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譬如,关于修行的概念,几乎毫无意外,又是一个胡乱解读的概念如下:

1)修养德行。即修正自己品行、操行、遵行等。

2)出家学佛或学道。

3)行善积德。通过做好事来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

4)修正言行意。通过修正自己的表达方式、行为方式、思想方式,期望提升自己达到某种理想的境界。

5)心理和行为的修正。修正自己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等,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很高境界。

其实,修行非常简单,它就是关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古老用词造句。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修正自己的做事方式”,以达到“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称修行!

它带有浓重的科学研究的味道。我们分析以上各种解读,就会发现。它们只是科学研究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

1)修养德行。古文中,德=做事过程或能力。也就是实践过程和能力。现代语言:工艺技术、工程手段。

修养德行=即修正自己的做事能力和过程。提炼工艺技术的过程。本质还是科研过程!

2)出家学佛或学道。古人出家就是为了搞科研而寻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安静场所。古文中称“清净之地”。

3)行善积德。古文中,善=善于擅长,德=做事或做事能力。

行善积德=在做事能力方面多积攒自己的特长。其本质还是干科研!

4)修正言行意。这里恰恰是科研过程中提炼科研成果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在理论体系提炼过程中:要把论文答辩搞好,实验活动搞好,理论体系讲明白。

5)心理和行为的修正。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调整自己思维习惯、心理习惯、行为习惯、社会活动习惯等,旨在达到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推销出去的境界。

说白了,就是把自己从一个理工人变成一个商人,推销科研成果!

说穿了:

修行,本就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包括:理论性推导、实验性分析、实践性检验三个阶段。

正是因为每个人脑子里有不同时段修行的要素影响,古代人们把修行的表达各有千秋。但古人却清楚它本就是科研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辛苦和困难,所以古人常说“苦修”!

所以:

1)修行,既是所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表达,又是理论性分析推导的表达;

2)修真,实践活动中的真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也就是真正的工作和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

3)借假修真,通过设定各种条件进行的模拟实验活动。譬如,沙盘推演;红蓝对抗演练;科学小实验;新药对比实验;试婚同居……

你真的懂了吗?

1 阅读:57

风在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