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笨得让你崩溃?其实是你不懂“知识的诅咒”!

正坤智慧心理 2024-06-23 15:11:02

你有辅导过孩子做作业吗?辅导过孩子作业的人,基本上都体会过那种孩子笨得让你崩溃的感觉。

一位妈妈辅导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写作业,遇到一道2+3=多少的算术题,妈妈费尽口舌,给女儿讲解好几遍后,问女儿:2加3等于几?小女孩掰着手指数了半天,最后伸出3个手指,说等于3。妈妈一下子忍不住了,大声吼道:怎么能等于3呢?我不是告诉你等于5吗?你怎么这么笨!

真的是孩子笨吗?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牛顿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她让一些敲击者选择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如《生日快乐歌》,并在桌子上敲击出这首歌的节奏,让听众猜出歌曲的名称。敲击者认为听众很容易猜出歌曲的名称,但实际上,听众猜出正确答案的概率只有 2.5%,一共120首歌曲,听众只猜出3首。看到听众冥思苦想半天还猜不出,敲击者,不禁露出“这么明显的曲调还猜不出来吗?”“你怎么这么笨”的神色。这个游戏特别的简单,你可以随时找个的人试一试,最好把敲击者和听众两个角色都试一试,这样你更加能体会到,不知道这个知识或信息的感受。

这个实验表明,敲击者在敲击节奏时,无法想象听众听到的是一些不连贯的敲击声,而不是一首完整的歌曲,这被称为“知识的诅咒”。就是当我们知道某个知识或信息时,很难想象其他人不知道这个知识或信息。

同样的道理,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们常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明明自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孩子却还是一脸茫然,无法理解。这其实就是“知识的诅咒”在作祟。

家长们因为想象不出孩子的知识程度,就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来判断孩子的理解能力,认为孩子应该能够轻松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然而,孩子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与家长存在差异,他们可能对某些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的认识。并且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可能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专业术语或复杂的语言,而孩子对这些词汇并不熟悉,导致理解困难。可是家长在孩子表现出不理解时,却可能因为意识不到初学孩子的未知状态,而失去耐心,认为孩子没有认真听讲或不够聪明。

作为家长的成年人,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学识,看到孩子的“不会”“不懂”,他们更愿意把孩子的“不会”“不懂”看作“不想”,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努力导致的,因此采取的行动不是耐心帮助孩子学习,而是怒气冲冲地责骂他们。

有些家长可能已经发现了,当孩子被骂的时候,好像呆愣呆愣的,这样的表情会让人更加的愤怒,骂孩子骂得更厉害。

千万不要再这么做了,孩子被骂时身体会产生应激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与海马体中的受体结合,影响海马体的功能。海马体是大脑中主要的记忆组织,并且参与学习。它的功能受损就会导致学习和记忆出现问题。孩子被骂时,由于海马体的异常,导致孩子提取记忆和学习变得困难。外表看来,就是那种傻愣愣的感觉。并且你会发现,你越骂他,他学习越困难。

因此,想要有效地辅导孩子学习,首先就是要有耐心、有同理心。理解孩子的初学状态,认识到孩子并非主观不努力,而是由于初学,许多知识无法一下子掌握。

无论大人看起来多么简单的题目,孩子都可能是真的不会,这就需要父母耐心的多教几次了,不要动不动就发火,动不动就骂人。

其次,正确了解孩子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孩子讲解。不要故作高深,把知识讲得云山雾绕的。

最后,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和想法,鼓励孩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思考。

如果家长能够调整好心态,使用正确的方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能够通过耐心的辅导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起扎实的知识基础,孩子在学习中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0 阅读:48

正坤智慧心理

简介:专注传播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