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背后的心理学,看看说得有你吗?

正坤智慧心理 2024-06-21 18:58:00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选择了“躺平”。有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和竞争,他们选择放弃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以一种低欲望、低消费的方式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躺平”现象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问题。

一方面,“躺平”可以被视为一种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式。有些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比如高房价、就业竞争、婚恋压力等等。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感到焦虑、无助和失落。选择“躺平”,可以让他们暂时摆脱这些压力,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解脱。此外,“躺平”者选择降低消费,追求简单的生活,可能是在寻找一种更加真实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不管怎么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躺平”者的选择。压力太大,感觉累了,选择暂时“躺平”,来缓解压力和调整心态,这是没有问题的。追求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也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是,在一些心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期,人们也会有身心疲惫的感觉,因此就会选择“躺平”。这种“躺平”就要注意分辨出来。另一个问题是“躺平”多长时间?

抑郁、焦虑、情感障碍等等的心理障碍,在早期的时候都可能产生身心疲惫的感觉,导致人们不想动,缺乏动力想要“躺平”。这种“躺平”,其实就不属于人们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虽然人们感觉这种躺平也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但是实际上它是因心理障碍引起的动力缺乏。对于这种躺平,我们就要注意了,以免错误的认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使得情况变得严重。

要想分辨这种“躺平”也很简单,如果是正常的,我们主动选择的“躺平”,我们会觉得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会感觉很舒服。而因心理障碍导致的“躺平”,一般不会有那种特别舒心的感觉。并且还会伴随一些症状,比如说失眠、嗜睡、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发脾气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抑郁症早期的躺平,也会感觉挺舒服,但是通常抑郁会伴随焦虑,所以内心常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担心。我们只要审视自己在这种“躺平”的生活状态下,是否舒服就能大致分辨出来。

另外,就是“躺平”的时间了,你要“躺”多久呢?有的人是迫于环境的影响,而选择“躺平”。这种“躺平”通常是不甘心的,“躺”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起来的。但是不排除有的人会自暴自弃,“躺”下就不起来了,或者是起不来了。

虽然说“躺平”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是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说“躺”的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就缺乏目标和动力了。这样的话,可能会错过发展机会,影响个人成长。

长时间的“躺平”,由于不争不抢,也没有目标和追求,很可能导致我们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不要小看了这两种感觉,缺了它们两个,会使人感觉人生缺乏意义。而抑郁的核心就是兴趣缺失,人生无意义感。所以长期“躺平”躺出抑郁,也不是没有可能。

再有就是,“躺平”的时间长了,对自我价值就会产生怀疑,再想站起来的时候,可能就有点费力。因为缺乏挑战和成长的机会,可能影响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无论你是选择一种“躺平”的生活方式,还是选择一种暂时“躺平”的生活状态,在未来你都可能后悔和遗憾。不过话说回来,即使你不选择“躺平”,在未来你也不避免不了后悔和遗憾。人这一辈子总有一些让我们后悔和遗憾的事。所以就尊重自己的感受吧,只要不是病态的,就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0 阅读:24

正坤智慧心理

简介:专注传播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