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常“心慌”的人,问题可能不只在心脏

涵阳说健康 2024-06-15 11:22:33

心慌,在医学上被称为心悸。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感受不到心脏的明显跳动的。但是当发生心悸时,我们会感觉心脏像是在打鼓一样“怦怦怦”地跳;或是“哒哒哒”地快速跳动。每当出现心悸时,我们第一反应都怀疑心脏出了什么问题,但其实发生心悸不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

心慌的原因

心脏,日夜不停地泵血,为全身输送能量和氧气。它跳动的节奏受到窦房结的调控,大多数时候平稳有序。正常情况下,人在静止不动时的心跳大约是每分钟七八十下。它的节奏是有规律的,就像一首平稳的交响乐。但心慌的时候,这节奏就乱了套,可能是跳得太快、太慢,或者跳乱了节奏、没有规律。

心慌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心脏本身的毛病,也可能是其他身体部位的问题。比如甲状腺出问题,或者是颈椎病、胃部疾病,甚至是贫血,都可能让心脏跟着“受罪”。

3种情况下心慌是正常的

1.情绪不佳

健康人群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过度劳累等情况下,会出现稍微快速率和不整齐的心跳。这是人体为了适应环境和身体功能的需要做的适应性调节。

2.饮食改变

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提神的饮料之后,人体会因为交感神经兴奋而心跳加快,感到心慌;食用大量糖分会导致身体释放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率。

3.年龄影响

更年期前后,女性激素分泌出现紊乱,身体内环境改变导致血脂水平、凝血功能等受到影响,容易情绪波动,这些变化会导致心脏问题,比如感到心悸或偶尔早搏。更年期女性要对身体变化做好准备,减轻心理负担;平时适当加强锻炼,按时作息,避免过度疲劳。

有些疾病会让你心慌

1.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对心脏收缩存在着调控作用。它出现问题,会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还会出现甲亢性心脏病或者加重心衰。经常出现易激动、心悸,并有怕热、多汗、食欲大增、突眼等表现,就要警惕是否患有甲亢。

2.颈椎病

较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者颈部突然受力,可能出现心慌、头晕、出汗、恶心,甚至伴有胸闷等症状。此时不必急用降低心跳的药物,应以改善颈部环境为先。

3.胃部疾病

胃食管反流患者会因夜间平卧位导致胃酸反流,引起类似于“烧心”的心脏区域不适。经常夜间心慌,可检查胃部疾病,排查是否因晚餐进食过多、过晚导致。

4.贫血

贫血较重时会表现为疲乏、头痛、头昏、心慌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药物等进行调节。经常心慌胸闷,全身酸软无力、面色苍白,应考虑是否存在贫血。

5.心肌炎

若近期有流感病史, 之后突然出现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且活动后症状加重,要警惕心肌炎的可能。心脏疾病引发的心慌,情况通常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早搏等。患者在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的时候,可以遵医嘱含服硝酸甘油或者救心丸,观察症状有无缓解。若长期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复诊检查。

3种心慌要提高警惕

在排除生理性因素和身体其他部位疾病影响后,仍有下面3种情况发生,就要提高警惕了。

1.心慌反复发作

偶尔的心慌不可怕,但如果反复发作,可能是疾病发来的信号,应及时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

2.心慌伴有疼痛

心慌的同时还伴随着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极有可能是心脏出现问题了。一定要尽快就医,防止突发心梗。

3.心慌伴有基础病

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基础性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心慌,说明病情已经造成心脏异常,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因心慌就医时,要告诉医生3件事:①有没有什么诱发因素,比如运动、饮酒等;②心慌是持续存在还是偶尔几下,多长时间恢复;③发作当时的脉搏情况,是增快还是减慢,整齐还是不整齐。这3点对于判断心慌原因非常重要。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35

涵阳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