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最爱找上这几类人,警惕饮食不规律的危害

涵阳说健康 2024-06-22 08:43:07

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高胆固醇饮食的人,胆汁正悄悄“浓缩”成胆结石,可惜很多人还不自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已达7%~10%,且出现了低龄化趋势。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得了胆结石后,有一些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有一些人会出现胆绞痛,即: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

由于胆结石的疼痛部位与胃疼部位相近,容易混淆。胆结石引发的疼痛,常被误以为是胃痛。事实上胃疼与胆结石疼痛是有区别的:

①疼痛部位:胃病发生胃疼时,一般在中腹部位置;胆囊结石发作时,一般是右上腹位置疼痛,并常伴右肩部的放射痛。

②疼痛时机:胃病发生胃疼时,一般是饥饿时疼痛;胆囊结石发作时,一般是在饭后,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

③作为一种常见病,胆结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囊癌。据统计,有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其发生率与结石大小、病期长短呈正相关。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腹部B超检查可初步确诊。

不吃早饭容易得胆结石?

不一定,但有可能。

严格来说,长期不吃早饭同时又饮食不规律的人,患结石症的风险更高。研究发现,两餐间隔比较长会刺激胆囊,储存在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胆盐沉淀,有更多机会形成胆结石。在另一项针对中国人的分析中,也表明规律吃早饭可以降低患胆结石的风险。此外,高热量、高血糖负荷等也是胆结石的膳食风险因素。总的来说,三餐规律、膳食均衡,肯定是最健康的选择。

四类人群易得胆结石

按照胆结石的成因,生活中有四类人群较易患病,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1.肥胖及体重突然下降的人

肥胖人群患胆结石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4倍。但体重下降过快,也容易患胆结石,因为体重突然大幅度下降,会让胆汁分泌紊乱,增加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都可能诱发胆固醇结石,糖尿病患者合并胆结石是正常人的2~3倍。

3.女性

雌激素可以使胆囊的收缩功能下降,促进胆固醇增高,多种因素下使得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4.中老年人群

年龄越大,患胆结石风险越大。50岁以下,胆结石的发病率为10.2%;60~69岁,发病率为38.6%;80岁的人群,发病率可达到53.3%。

得了胆结石怎么办?

1.饮食调整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来说,饮食调整是重要的治疗原则,建议低脂、低热量膳食,提倡定时、定量的规律饮食方式。

2.口服药物溶石治疗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不实施治疗;而有症状的患者如不宜手术,且经腹部超声检查评估为胆囊功能正常、X线检查阴性的胆固醇结石,可考虑口服溶石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

3.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如出现以下表现,则需考虑外科治疗:

结石疼痛无法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

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或胆囊壁局部增厚或不规则疑似胆囊癌者;

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

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

注意: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建议随访观察(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建议每年进行1次),不推荐预防性胆囊切除。

四个饮食要点防结石

胆结石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若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胆结石可能还会复发。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规律饮食

不仅要吃早餐还要规律三餐,切不可长期空腹。

2.多吃蔬菜和水果

每天至少吃300g~500g的蔬菜和200g~350g的新鲜水果。

3.多吃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

多吃鱼、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并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少吃动物肝、肾、脑或鱼子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4.限制摄入脂肪类食物

由于胆结石与体内过高的胆固醇有关,所以不要摄入大量的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

涵阳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