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札记丨小李广花荣之死:宋朝中下层武将之殇

曲江家文化 2024-05-01 15:10:36

每读《水浒》结局,宋江之死带走了李逵、吴用和花荣,宋江和吴用都有过于狠毒的问题,李逵则有嗜杀之过,而唯有对于文秀俊朗、英武过人的小李广花荣自缢于宋江坟前这一节,总令人觉得特别悲怆。我们总要觉得,花荣以死追随宋江,实在不值得。可以说,《水浒》在花荣身上,写出了荡气回肠而又催人泪下的武将之殇。

《水浒》的小说中,其实特别写了两个群体的压抑与爆发:以宋江、朱仝、戴宗等为代表的胥吏和以关胜、林冲、花荣、杨志等为代表的中下层武将。他们在重文轻武和阶层固化的宋朝社会中活得十分压抑,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这种压抑,最终以梁山宋江时代提出“替天行道”口号的形式爆发出来。而花荣身上最能读出中下层武将的压抑之处。

花荣是宋江的故交,而且是过命的交情。在听说宋江杀了阎婆惜逃亡江湖后,花荣一连写了十几封信到宋江家,邀请宋江到清风寨上来住,这份邀请是有打算庇护宋江的意思。按今天的角度看,花荣作为朝廷命官,却把与宋江的兄弟义气看得大于国法,对国不忠。但这个现象在《水浒》中似乎普遍存在,胥吏宋江、朱仝、雷横都有过私放的行为,这个现象恰恰是当时朝廷和国法在基层失去信任的一个表现。另外,花荣还不认为宋江杀阎婆惜有错,书中原话“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这同样是《水浒》中梁山众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常常不觉得杀人有错,这种戾气贯穿整部小说。

宋江到达清风寨后,花荣不仅自己下拜,还让自己的妻子和妹妹以兄长之礼郑重地拜见宋江。虽然我们无法确知宋江曾经与花荣有怎样的过去,但这个身份的确立也为后来宋江做主将花荣之妹许配给秦明埋下伏笔,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花荣对宋江有一种长兄如父的情感。或许我们可以此推测花荣虽然是将门之后,但其父很可能很早就战死,因此他有着强烈的对父爱的渴望和对实现武将荣光的渴求。

这时宋江提起自己救下了刘高之妻,花荣听了却是咬牙切齿。原来这清风寨本来是因为三座山清风山、二龙山和桃花山经常有强盗啸聚山林,而在三山交汇处设置的一个寨。宋代的寨又叫巡检司寨,是隶属于州县负责抓捕盗贼、巡逻等地方治安事务的。它级别很低,也没有什么行政权力。花荣单独把守清风寨的时候,倒是可以弹压得住三山的强盗不做乱,可近来朝廷又派了个文知寨刘高,他为正,花荣为副。就这么一个负责治安的小地方,还在搞以文镇武的这一套不说,这新来的刘高不仅处处压制花荣,还在其夫人的教唆下,尽做些祸害百姓的事。花荣对此,感觉到“每每被这厮呕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花荣对世道和自身处境的极度不满。

这里写花荣说“若还是小弟独自在这里守把时,远近强人怎敢把青州搅得粉碎”,后面书中我们还将多次读到花荣对自己武艺的炫耀,其中第三十五回就专门描写了“小李广梁山射雁”。可一方面花荣对自己的武艺有强烈的自信和施展的渴望,另一方面他身处重文轻武的宋朝却十分缺乏谋略和见识。

当宋江因为被刘夫人认出而被刘高扣住后,花荣写信请刘高放人,却自作聪明说宋江是郓城的亲戚刘丈,而另一边宋江却自己招认说是叫张三,一下子穿了帮给了刘高口实。花荣为此大闹清风寨抢回宋江,显露了高超的武艺。可又中了刘高请来的镇三山黄信的假意调解之计,和宋江被抓捕。在押解路上,清风山的燕顺、王英、郑天寿等带人救下了他们。

而后宋江开始真正显露其江湖大佬的才略,这帮山贼加花荣,在宋江的操作下,竟然不仅打败了秦明的青州军队,还设计收降了秦明。可能就是在此刻,花荣真正完全拜服于宋江之下了,他不仅意识到了自己在谋略和见识的不足,也意识到了这位长兄如父的宋江大哥具备让自己的武艺得以充分发挥的雄略和才具。尽管宋江的谋虑中,利用了花荣的妹妹,通过将其许配给秦明来收服秦明。

而后,在宋江的引领下,花荣和秦明等人一起上了梁山,并以高超的射术征服了梁山众头领。当梁山进入宋江时代,花荣更是作为第九位好汉、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之首,在一次次征战中屡立功勋。

花荣这人是很纯粹的武将,看似文秀俊朗、英气十足,其实骨子里并不是一个有主谋的人,他有满身的武艺和满腔的施展才能的渴望,但需要有人来赏识和善用,而这个人就是宋江。而花荣同样也是宋江创业过程中最关键的资本,最忠实坚定的支持者。花荣对宋江是有多层情感的,宋江对他而言是兄长,是父亲,是伯乐,是主公···

然而,花荣最终追随宋江而死,还不仅仅是因为对宋江的多层情感,也有对宋江理念的追随和对时代的控诉。尽管吴用劝说他不要抛下妻子孩子而死,可他对吴用这样说道:“···今已姓扬名显,天下皆闻。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同死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

笔者试着这样理解这段话:首先我不愿等到朝廷来害我;其次,就算朝廷不害我,我也不愿意再过那种被处处压制的憋屈生活了。最后,我风光过了,我愿意留下清名而死,而这个清名比我活着更能照顾我的妻子和孩子。可以说,这话比之宋江临死对李逵说的“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可谓一脉同源,又多了几分以死直言此时代武将之殇的如泣如诉。

0 阅读:7

曲江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