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随笔丨“挎粪篮”与读书

曲江家文化 2024-03-10 20:14:51

有次,在村里偶遇老人家用闽南语在教训上小学的小孩说“书不会读,以后你就得去挎粪篮”。

孩子一脸懵懂地问“什么是挎粪篮?”

老人家憋着笑囔道:“就是捡牛屎,捡狗屎···”

小孩子听到屎尿屁等词常常有一种莫名的欢乐,就边跟着喊“捡牛屎,捡狗屎”,边哈哈大笑起来。老人家也憋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书读不好就去挎粪篮”这话我们小时候也常听,是早年闽南人常用于激励孩子读书好学的俗语话。时隔多年再听到这句话,不禁觉得甚是有趣而又遐思连绵。

在我们的小时候就已经很少见人会拾粪了,村里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去拾牛屎,主要是用于晒干堆肥。我二叔公便是如此,到八十多岁还会到收集牛粪,然后铺在屋后的埕上晒干。牛粪晒干后经风吹过,气味倒也不会很难闻。因此我们的小时候对于“挎粪篮”这件事,也只是有些片段式的印象。而现在的孩子,估计就更难理解为何连粪便都要专门花功夫去捡了。

小时候我心里对这句话也一直有些质疑,那么多读书不好的,也没见谁去挎粪篮捡粪便啊?但是对于更早的物质匮乏年代而言,拾粪却是乡村生活中实实在在维系口粮和生存的必然工作。在没有化肥的年代里,粪便是田地肥料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牛粪、驴粪、马粪晒干了还可以当燃料。

于是,长辈们会讲起他们小时候是一群孩子挎着粪篮,拿着捡粪用的竹制长耙,在村野之间找寻粪便,看到了就伸手一勾一耙,装到粪篮里。那时候,孩子间还常常要因为粪便该归谁而发生争吵打架的。如果有人赶着牛马驴经过时,小孩子就会尾随着,看着牲畜要拉粪便时,便抢着把粪篮伸过去接着。这种情况下,一个不小心,黏糊糊的粪便就会沾到衣服或身上。但是对那时候的娃而言,衣服或身上沾了粪便洗一洗就好了,粪便没拾到,田地就少了肥料,影响的是庄稼收成和一家人的口粮。因此,如果拾不到或拾粪少了,常不免要遭父母认为是偷懒了而责怪甚至打骂的。

而到了孩子上学,如果成绩不错或者考上中学后,虽然放了学也仍然要帮着家里干很多农活,但父母亲大概都会有意地减少让孩子去“挎粪篮”拾粪了。而很多孩子为了少“挎粪篮”,也确实十分用功读书,可见那句话在当时还是有他的功用的。可能是人们会觉得,要成为读书人干点累活倒不要紧,但应该少干捡粪便这样的脏活,有助于保持文化涵养。

虽然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职业无高下,但文化修习过程确实需要某种清净。而“书读不好就去挎粪篮”这句话,与其说闽南人是对拾粪工作的歧视,毋宁说是乡村人们对改变命运的一种渴望。

0 阅读:0

曲江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