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随笔丨吾乡守村人英华

曲江家文化 2024-05-12 03:35:45

最近,从网上了解了一个词,叫守村人,指村里那些心智发育不太完全,靠着在村里主动帮忙红白事,得以有口饭吃的人。我第一印象便想起小时候村里有个叫英华的老者,还有他那大嗓门。

我记事起的年纪时,英华应该约莫五六十岁。无论村里老小,总是直呼他的名字“英华”。其实他在村里是有其辈分的,可很奇怪大家就是这样叫了。只是我总觉得对年长的老者这样直呼其名有些畏然感,所以虽然不知道该喊他“伯”或是“叔公”,但是我却未曾学其他孩子一般直呼其名。他人比较矮小,除了过着比较邋遢些的单身生活,不像一般人有正常的人情世故生活,他的心智其实并无问题。平日里靠着给村里的酬神活动,还有各家各户的红白事讨些生活,村里也有他的族亲,也会多少资助些。

每逢村里有酬神活动时,便是由他负责敲着锣,在村里大声喊着“今晚某某神生,某组、某组出宴碗”。出宴碗是闽南乡村里酬神习俗的一个环节,那几日村里会请戏班子在宫庙前的戏台唱戏酬神,戏曲开始前每家每户要在宫庙前摆上贡品,等到戏曲结束后放完鞭炮、烧完金纸敬神后,再把供品收回家。因为酬神会持续好几天,而且户数比较多,所以会按行政小组分在不同的夜晚出宴碗。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就用这种敲锣呼喊的方式进行通知,反而更有敬神的仪式感。

那时的乡下孩子野,每到酬神节日,总会有到戏台和宫庙里调皮捣蛋的,这时候也会想起英华响亮的喊声在训斥小孩。不过,小孩子大多不太畏怕他,被呵斥时还会回嘴,然后他就开始骂脏话,胆大些的小孩也便跟着回脏话。虽说在早年的闽南乡村,哪个男的不是满口脏话挂嘴边呢,可是这样和小孩对骂的行为,便也不免被村里人呼为“魈(闽南语疯的意思)英华”。

英华常年住在村里一处前半部分已倒塌破败的老宅,屋子大门常年敞开着,一眼可以看到厅堂上放着很简陋的锅具,还有一间不怎么通风采光的屋子算是他的卧房。那老宅前面部分的天井边长着两株桑树,每到春天时长出的桑叶特别宽大。小时候我们这些有养蚕的孩子,总是在乡村里四处寻找着桑树摘桑叶,自然也就不会放过这两株桑树,总是会探听他不在家时跑进去摘。

我那时对他的印象是他总是大嗓门呵斥小孩和骂脏话,所以我总是有些不太敢进去,便当那个在外面放风的。有一次,我们照常如此作案,忽然屋子里响起他响亮的骂脏话声音,小伙伴们如鸟兽散各自跑开,只有我自作聪明地想在门外假装若无其事地经过的样子,他走出来时,看到是我,还转身摘了些桑叶给我。在接过桑叶时,我其实是紧张害怕多过欣喜的。而自那一次后,我每回碰到他都会善意地跟他点头致意,他也会点头。

我上大学后,在村里碰到他时,他还会用大嗓门喊我“大学生”,我此时通常也只好回以一个微笑。后来工作时,回村时间少了,便很少碰见,在某一年,听母亲说他过世了。那时候他应该是70多岁,算是寿终正寝了。

我在想,守村人一词,意味着乡村生活中至少会有一个群体关怀和共在的氛围托底着,人再怎么样不会活得没有那么根。

【曲江家语】

人对自己身边的故事有兴趣,而且讲得清楚,这是很重要的乡土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自我根基的源头。

1 阅读:2

曲江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