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压,降压药一定要长期吃吗?身体出现3种情况,建议停药

王献勇说养护 2024-05-10 08:00:38

陈先生今年58岁,目前还是在岗的职员,他在12年前就已经诊断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了,但因为平日里工作忙,总是不按医嘱来服用降压药,在6年前,突然又出现了双下肢水肿,去医院检查发现是慢性肾炎。

最近这几个月突然水肿又加重了,不得已才又去医院检查。

医生在检查之后,认为是陈先生现在吃的降压药有问题,于是就让陈先生先停了现在的药,另选了一种降压药让陈先生吃,陈先生在换了药之后,水肿的症状就慢慢减轻了。

难道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要像陈先生一样长期吃药吗?陈先生又为什么会突然出现水肿呢?

一、高血压患者必看:降压药需长期服用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的治疗不仅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指导,还需要患者对这一疾病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降压药物可以说是居功甚伟。

然而,很多人都不确定降压药是不是要一直吃,如果血压降下来了也要吃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

像陈先生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通常而言,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话,鉴于这种高血压往往伴随患者多年,甚至是长期。

因此,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绝对是必要的,这是因为降压药物能有效地帮助患者,保持正常血压水平,避免血压波动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但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像陈先生那样长期服用降压药,对于那些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就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在医生的评估下,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甚至停药。

所谓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引起高血压的根本疾病后,可能不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

例如,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一旦肾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血压可能自然下降,从而减少对降压药物的依赖。同理,而由特定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在停用这些药物后,血压可能恢复正常。

此外,个别高血压患者可能因为体质或其他健康问题,在服用降压药物过程中会出现不适应或副作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到时候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或者考虑停用当前药物,不过这一过程需要在医生的严格监控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最小化药物副作用。

二、身体出现这三种症状时要小心

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对控制高血压是很重要,但如果患者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反应,则需要尽早联系医生咨询,看看是否需要停药,或者换一种降压药进行服用。

1.频繁头晕、昏厥

在正常情况下,降压药物通过放松血管、减少心脏负担,或增加尿液排出量来降低血压,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安全水平内。但有时,过度的药物作用会导致血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发低血压,可能会导致头晕、昏厥。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药物剂量过高、身体对药物过度敏感,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特别是在老年患者需特别警惕,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医生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保证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但是我们要现在平时关注自己的身体,尽早发现。

2.经常抽筋、心悸

经常出现抽筋和心悸,也可能是电解质失衡的信号。

其实,电解质就是身体内的钠、钾、钙、镁等离子,在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以及细胞内外渗透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有些降压药物通过增加尿量来降低血压,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电解质流失,尤其是钠和钾。

比如,长期服用利尿剂可能引起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从而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问题。

3.尿量异常减少、严重水肿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已经说明你的肾脏可能已经在“求救”了,因为有些降压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和滤过,可能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

例如,有些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的β受体,来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但在已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中,这类药物可能减少肾脏的血流灌注,导致肾功能下降,因此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前,要先问一下医生,避免潜在的风险。

此外,如果患者不正确服药的话,反复升高的血压也可能会导致肾血流量反复变动,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应该注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降压药,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就要及时到医院调整用药方案。

三、每天做好这件事,也能帮助我们“降血压”!

上面已经提到,降血压需要定时服用降血压药物,但是降压药使用不正确也可能会有副作用,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加安全,更加有性价比的帮助降血压方式呢?

确实是有的,除了服用降压药物外,还有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每天步行。

步行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不需要特殊的器材和场地,适合任何年龄和体质的人群,而且对于降低血压有着显著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了步行对降血压的益处。

例如,一项在《心血管发育与疾病》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就发现:

• 在高血压的老年人中,通过每天散步达到3000步,可以有效地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他们的心血管健康。

另一项在ACC.20/WCC会上,公布的研究则显示一个人每天行走的步数,与他们的血压水平之间存在联系,简单来说,每多走1000步,收缩压会降低0.45 mmHg,每天走10000步的人,他们的收缩压平均比每天只走5000步的人低2.25mmHg。

那么,散步这种简单的运动是如何降低血压的呢?

每天散步,可以引起血管顺应性改变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导致总外周阻力的下降。

要知道,总外周阻力是指血液在流经血管时所受到的阻力,它与血管的直径和弹性有关,如果血管变得僵硬和狭窄,总外周阻力就会增加,血压也可能会升高。

而每天散步,刚好可以通过刺激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使血管舒张和柔软,从而使血压下降。

除此之外,散步还有助于改善身体的代谢水平,降低血容量和血液粘稠度。

这里要说一下,血容量和血液粘稠度是影响血压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血容量过多或血液过稠,就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血压升高,而散步可以通过促进出汗和消耗能量,减少水钠和脂肪的积累,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液粘稠度,帮助我们控制血压。

可是,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散步带来的降压效果呢?

首先,要注意时间、频率和强度。一般来说,建议每天出去散步30~60分钟,每周至少5次,步行的速度要适中,以不喘气、能说话为宜,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之间。

最好要在饭后1~2小时或饭前半小时进行散步,避免空腹或饱食。

参考文献:

1. Lefferts EC, Saavedra JM, Song BK, . Cardiovasc Dev Dis. 2023;10(3):e2023119.

2. Farag NH, Parkash J, Tung A, et al. .2020;34(2):140-147.

0 阅读:19

王献勇说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